小漁村變大都市 深圳改革開放40年巨變

編輯︰紀小婷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

  這首《春天的故事》是歌唱改革開放的經典曲目,上世紀90年代在內地家喻戶曉。歌中的「老人」指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神話版崛起的城市」指的就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深圳。

  從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直至今天的40年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1月南巡深圳,堅定了深圳改革開放的路線,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國際大都市。本文就用20張對比相片,帶你看看40年來深圳如何崛起。 

上圖:建設中的深圳羅湖區。下圖:2018年無人機拍攝的深圳羅湖區。 (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蛇口工業區一瞥。下圖: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網絡圖片)
左圖:深圳市深南大道。右圖:為2018年拍攝的深圳市深南大道。(網絡圖片)
上圖:位於深圳南頭半島上的南油開發區。下圖:2018年拍攝的原南油開發區。(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科技園。下圖:2016年無人機拍攝的深圳科技園片區,如今該地不僅科技公司雲集,周邊也形成了與世界500強企業對接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前海金融總部等。(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文錦渡客運口岸車站停車場。下圖:2018年拍攝的深圳文錦渡口岸旅檢大樓 ,該口岸是供港鮮活產品的重要通道。(網絡圖片)
上圖:旅客通過羅湖橋往返深圳與香港,羅湖橋是當年深圳通往香港的鐵路客貨運輸口岸。下圖為2017年無人機拍攝的深圳灣跨海大橋,深圳灣口岸位於深圳蛇口東角頭,與香港連接。(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機場舊的航站樓。下圖:2013年拍攝的新啟用的深圳機場航站樓。(網絡圖片)
漁民村坐落於深圳河畔,從上世紀70年代的漁船人家,變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第一個「萬元戶村」,如今又成為高科技、智慧化管理的現代社區。上圖:上世紀80年代初的深圳漁民村。下圖:2018年無人機拍攝的漁民村。 (網絡圖片)
上圖:旅客經過深圳羅湖口岸。下圖:2018年拍攝的深圳灣口岸出境大廳。(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一間華僑電子廠的工人在廠房工作。下圖:富士康科技集團深圳觀瀾科技園區廠房。(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一家彩色電視機工廠的工人正在工作。下圖:2018年,深圳一家公司的工人在高科技顯示屏生產線上巡檢。(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一家計時器廠工人正在生產電子手錶。下圖:2015年,在深圳科技園的大疆創新總部,創始人汪滔(中)和研發人員交流。(網絡圖片)
上圖:工人在位於深圳大鵬灣的一家染廠工作。下圖:深圳國家基因庫於2011年由國家相關部門批准,於2016年9月正式開業。(網絡圖片)
改革開放後,深圳從服裝代工基地轉型為服裝品牌聚集地,成為中國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例子。上圖:深圳蛇口工業區一家服裝企業的工人在車間工作。下圖:2015年,一家獨立服裝品牌創始人在南山區工作室內查看新款服裝。 (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大學建築系二年級學生在上建築美術課。下圖:2017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師生在開學典禮后自拍合影。(網絡圖片)
上圖:在深圳打工的外地務工者在火車站候車,準備回家探親。下圖:2015年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兩位外籍應聘者查看職位情況。(網絡圖片)
上圖:深圳市的士。下圖:2018年,純電動的士在深圳灣口岸外等候乘客,該年4月深圳純電動的士突破1.3萬輛。(網絡圖片)
上圖:建築工人在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工地工作。下圖:2017年無人機拍攝的深圳夜景。(網絡圖片)
上圖:由深圳和香港公司聯合經營的竹園賓館。下圖:2016年在深圳前海拍攝的深港青年夢工廠,該夢工廠成立於2014年,為香港大學生提供工作及實習崗位。(網絡圖片)

 

 

改革開放首家西餐廳 3個月工資吃1頓飯

街頭廣告 折射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南巡講話2|姓「資」姓「社」 應看是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開放|那些年將深圳一分為二的「二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