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玉原來是禮器?甚麽是六器?

編輯︰流螢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古代,除了有青銅禮樂文化之外,禮玉文化同樣博大精深。禮玉文化的代表,當屬「六器」,究竟甚麽是「六器」呢?

  禮玉文化,自夏朝開始發展,直到商周,已形成了一套完善且統一的禮制文化。

  所謂六器,又稱六瑞,是古人在祭祀、朝會、交聘等禮儀場合所使用的6種玉器,是古代禮制玉器的核心,指的是圭、璧、琮、璜、璋、琥。

根據《周禮》記載,古代六器分別是圭、璧、琮、璜、璋、琥。(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網上圖片)

  圭,是一種長方形玉片,下端平直,上端尖銳或平整,根據上端形狀的不同,有「尖首圭」和「平首圭」的叫法。

  璧,呈圓形,中間有孔洞,是六器中出現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玉器,除了用於祭祀外,更是古人常用的配飾。

  琮,是一種外方内圓中空的柱狀玉器。

  璜,呈半圓形或窄弧形片狀。

  璋,呈扁平長方形狀,一端是斜刀,另一端有穿孔,共有赤璋、大璋、中璋、邊璋、牙璋5種。

  琥,是一種刻有老虎紋樣或呈伏虎形的玉器,表面多以雲紋為主,還有條狀紋、節狀紋、鱗紋等款式。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青銅樂器如何展現禮樂文化?

中國文化通識|地名「陰陽」有甚麼玄機?

趣談中國文化|形容交通便利 古時用的竟是「四通五達」?

中國文化通識|花中四君子是甚麼?

中國文化通識|四大民間傳説分別是?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