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編輯︰紀小廷

  愛滋病三個字今天人盡皆知,但在80年代,就連普通醫生對它的認知也是空白一片。

  而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並且制定首個國家標準診治方案的人,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王愛霞。

敏銳判斷 直面未知 王愛霞確認內地首例愛滋病

王愛霞1956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工作,此後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一線救死扶傷。(網上圖片)

  上世紀80年代,愛滋病在美國首次被確診和記錄。那時大家還覺得這個疾病離中國很遙遠,但僅僅4年之後,這份平靜就打破了。

  當時,北京一間醫院接診了一位來自阿根廷的遊客,他在旅途中突發高燒咳嗽,入院不到48小時就死於呼吸衰竭。

  王愛霞當時正是這間醫院的呼吸科副主任,她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病例不尋常。經過調查她發現,病患15年前定居美國,1年前還患過卡氏肺囊蟲病,也就是後來被叫做的愛滋病。

  王愛霞高度懷疑愛滋病已傳播到中國,但僅是懷疑還不夠,必須進行專門的抗體檢測。

  當時面對未知風險,她挺身而出,從患者的血液樣本中分離出血清標本,最終證實了判斷。

經過王愛霞的努力,愛滋病第一次在中國內地被發現及報告。13頁之多的病理診斷報告已經泛黃,但其中字迹依然清晰。(網上圖片)

  但僅是確診也不夠,面對第一例愛滋病,王愛霞想追問更多:感染愛滋病後會出現什麼病理改變?病患為何會快速呼吸衰竭?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進行屍檢。經過與阿根廷大使館的不懈溝通,王愛霞最終聯絡到病人生前的伴侶,獲得同意進行屍檢,最終3位病理醫師透過解剖獲得了99張病理切片,這是後來研究愛滋病極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延伸閱讀:中國第一例愛滋病屍檢歷史回顧

在王愛霞的推動下,這3位病理醫師對內地發現的首例愛滋病患進行了屍檢,所得的99張病理切片現在還保存在醫院切片庫中。(網上圖片)

「到患者身邊去」 王愛霞毅然前往愛滋病「重災區」

  王愛霞知道,這個病很快就會出現第2例、第3例,於是此後,她一頭扎進研究當中。

  大約10年後,王愛霞制定了診治愛滋病的國家標準。

  再過了幾年,她又在北京協和醫院成立愛滋病診治中心,對之前的標準進行檢視和修改,令中國愛滋病的年病死率大幅下降到1%以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河南的上蔡縣突然爆發愛滋病,全縣13個鄉村中,8個成為「重災區」。

  一直秉持「醫生必須到患者身邊去」理念的王愛霞,立即奔赴河南「愛滋病第一村」上蔡縣文樓村。

2001年8月,王愛霞赴河南文樓村診治患者,並舉辦醫務人員培訓班。(網上圖片)

  經過調查得知,愛滋病在當地爆發原因並非所謂作風問題,而是出於貧窮,不少村民從80年代開始走上賣血之路,不幸染病後又透過性行為和母嬰生產將疾病傳播開來。

  在國家的支持下,醫療隊為村民提供免費治療。

  當時,王愛霞一邊進行醫學調研,一邊診治患者,一邊還舉辦培訓班,把診治方案和流程傳授給當地醫護,甚至還推動愛滋病的知識普及,讓村民了解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延伸閱讀:美女科學家胡海嵐 破解抑鬱症密碼

自籌經費 建立中國第一個醫院P3實驗室

  數十年日復一日的一線看診、病例研究,讓王愛霞成了疑難病例的「活字典」。除了愛滋病,她對SARS病毒的研究亦貢獻良多。

  上世紀90年代,王愛霞籌集經費建立了中國醫院內的第一間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2002至2003年SARS爆發期間,有300多份病人的血清檢測就在這個實驗室完成,檢驗科也利用實驗室分離出了3株SARS病毒株。

王愛霞(前排中紅衣服)的敬業精神影響了不少同僚及後輩。圖為其與感染內科同事合影。(網上圖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愛霞的敬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後輩。她在教育事業上亦傾注心血,一直承擔協和醫院醫學生的教學工作,直至近80歲才因身體原因退出,為醫療界培養了一批人才。

  今年7月,91歲的王愛霞因病逝世。「要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最重」,這是她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也是她自己貫徹終身的信條。

  延伸閱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5.97秒!中國6歲女孩打破扭計骰女子世界紀錄

紙上開花!「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 刻畫植物「神與魂」

「深海宇航員」韓超 靠意念在深海「飛行」 創下中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