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編織創業夢 中國文化助脫貧

編輯︰紀小婷
撰文︰侘寂

  「16歲輟學背井離鄉到工地打工,20歲放棄城市白領10萬年薪返鄉,帶領家鄉3,000人用手工藝成功致富⋯⋯」提起「全國勞動模範」土家阿妹譚艷林,一定繞不過這幾個數字。這個85後」姑娘,經營一家年產值超過4,000萬的公司,她利用少數民族手工編織這項中國文化,帶領千位同鄉解決了就業。 

利用中國文化創業 打工妹變企業老闆    

  譚艷林的家鄉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好。兩三歲時,父母外出打工,她跟爺爺長大,放學回家找不到媽媽的難受感覺,至今讓她記憶猶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譚艷林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幫家賣菜,但是的經濟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終於在16歲的時候,因為湊不齊學費,成績優異的她被迫輟學。 

  懂事的譚艷林提出要跟姑姑一起去廣東打工,沒有學歷沒有經驗的她,起初只找到一份幫人擦玻璃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城市蜘蛛人」,每天被吊在30層高樓外面清潔玻璃窗。 

  後來,她又做過皮具廠車位工、超市收銀員。憑兒時賣菜的經歷,她很快成為超市裏最年輕的銷售經理。打工期間,好學的譚艷林不斷自學,成長為一名產品設計師,進入外企,成為了年薪10萬的白領。 

  然而,一個意外事件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從小疼愛她的姑姑摔傷導致半身癱瘓。看躺在床上滿臉絕望、只能用針線活打發時間的姑姑,譚艷林難以接受。 

  回廣東後,譚艷林把姑姑送給她的家鄉手工織品整理出來,送給客戶,希望客戶們能幫幫姑姑。其中一位義大利客戶,把譚艷林送她的鞋墊裝在鏡框當成了藝術品。這讓譚艷林看到了民族編織手工藝品的商機,也看到了幫助姑姑的希望。 

土家族姑娘譚艷林經營着一家年產值超過4,000萬的公司,利用少數民族手工編織這項中國文化,帶領數千位同鄉解決了就業。 (網上圖片)

利用中國文化創業 幫助同鄉擺脫貧困  

  於是2010年,譚艷林辭去了白領工作,返鄉開了一家精品店。譚艷林設計圖稿、姑姑編織,通過精品店和網上售賣,銷量不錯。姑姑有了穩定收入也了笑容,腦子活絡的譚艷林意識到,如果打開市場,家鄉的留守婦女和殘障人士就能通過民族傳統手工編織掙錢,獲取金錢與精神的「雙豐收」。 

  2011年,譚艷林的龍山縣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姑姑是第一個員工,之後招聘了89人,其中有23個殘障人士。 

  譚艷林很快遇到第一個難關由於民族編織技術口耳相傳,沒有標準流程,所以在生產時產品質量不一,第一批產品返工率達到6成。在安排熟練工加班趕工完成訂單後,譚艷林自己掏錢買下了所有不合格產品,沒有讓員工受損失,並且開始制定標準流程。她的做法感動了員工,也讓她了解到員工在生產製作中的困難,於是熟練工主動幫助新手,而譚艷林也調整了設計,更多展示本民族特色,讓員工的優勢充分發揮。這些產品獲得很多人的喜歡,從國內一直賣到國外,超過80%的手工編織產品銷往美國、意大利、法國等近10個國家。 

  「把媽媽們留在家鄉,陪孩子一起成長。」作為留守兒童長大的譚艷林,深知解決家鄉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目前公司員工98%以上都是女性,其中包括226名殘障人士和910名貧困人員,每年人均增收2萬余元。「讓家鄉貧困兄弟姐妹們在家門口能賺到錢,是我的責任」譚艷林這樣說。 

譚艷林的員工中,有不少是殘障人士及貧困人士。圖為譚艷林正在與員工一起製作手工藝產品。(網上圖片)

武漢「熱乾麵樂隊」:用音樂抗疫 用中國文化振人心

新興行業|螺螄粉聞臭師年薪百萬

生命鬥士10萬字記錄抗癌之路 走紅中國新聞

奉獻中國教育40年 92歲山區教師成「不滅燭光」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