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不倒翁有段可憐身世?

編輯︰華思齊

  相信大家都見過「不倒翁」這種玩具,無論它怎樣被推倒,最後都能站起來。其實不倒翁能練就出百折不撓的精神,背後有段可憐身世。

  在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山中覓得一塊玉石,於是將它獻給楚歷王。怎料歷王的玉匠卻說那只是塊普通的石頭,歷王大怒,覺得卞和欺君,命人將卞和的左腳砍去。之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獻上,怎料又被鑑定為石頭,結果連右腳都失去。 

  再後來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在楚山下哭了三日三夜,文王知道了,問他為甚麼哭得那麼傷心。卞和答:「我不是因為失去雙腳而哭,我傷心是因為那塊美玉被說成石頭,真誠的人被認為是騙子。」文王聽到卞和的話,就命玉匠拿那塊玉去加工,真的得到一塊寶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卞和不惜受刑、堅持真理的精神感動了文王,更為他贏得「不倒翁」的讚譽。 

 

中國歷史上 打鞦韆是軍訓?

趣讀中國文化|信口雌黃的「雌黃」是塗改液?

中國文化中的一炷香到底多久?

趣談中國文化|饅頭起源如此恐怖?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