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為中醫藥傳承創新注入新動能

編輯︰郭曉陽

  去中醫院就診,能不能像綜合醫院一樣在手機用戶端查閱處方和電子病歷?在中醫院開了湯藥,能不能在家門口的連鎖藥店取回代煎的藥品?疫情期間當面問診不便,能不能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中醫線上診療?快捷生活的時代,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發展的資訊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醫療|提升資訊化建設 方便病人就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印發《「十四五」中醫藥資訊化發展規劃》,為引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群眾提供更滿意的醫療服務注入新動能。

中醫診症和中醫藥,可以通過資訊化管理,提升服務對象,並加強大眾對用藥的理解,強化大眾對中醫的信心。(圖片來源:Getty)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資訊化作為引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實現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時期,我國中醫藥資訊化建設不斷加強、水準不斷提升,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顯。資訊化建設已經成為醫院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就診、提升醫院管理水準的重要手段。

  延伸閱讀:中國怎樣對同智慧科技養老?

中國醫療|強化中醫藥綜合平台 善用互聯網服務

  毋庸諱言,目前,我國中醫藥資訊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深入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與數字中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民健康資訊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比如,基礎設施、資料應用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弱項,中醫藥政務資訊化水準不高,中醫醫院資訊化基礎較差,中醫藥特色資訊系統應用不夠,便民惠民能力有待提高;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體系尚不健全,貫通行業的綜合統計平台還未建成;資料要素價值潛力尚未啟動,挖掘應用不夠,「資料壁壘」依然存在……

中醫藥在經過多年的現代化管理之後,如今已經被很多患者所接受。但在藥效和副作用的說明上,還需要系統化管理。(圖片來源:Getty)

  近年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相繼出台,中醫藥發展展現出新的活力。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浪潮蓬勃興起,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迅速發展應用,為中醫藥資訊化高品質發展營造了強大勢能、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互聯網+中醫藥」融合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帶來了更大可能,中醫藥資訊化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數位便民惠民服務是中醫藥資訊化的出發點之一,此次發展規劃中,加強中醫醫院智慧化建設、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優化中醫館健康資訊平台、做優智慧中醫醫聯體等措施;「鼓勵各地研發應用中醫電子病歷、名老中醫傳承資訊系統、中醫智慧輔助診療系統等中醫藥特色系統,推廣智慧中藥房等服務模式」等具體舉措,緊扣百姓需求,彰顯了以資訊化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群眾的初心。

中國醫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加強傳承渠道

  實際上,中醫藥資訊化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中醫技術傳承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傳承資料庫,導致在傳承不同的中醫技術時,沒有一套統一的方案可以應用。(圖片來源:Getty)

  中醫是經驗科學,但千百年來,名老中醫的絕活大多還停留在「師傳徒、父傳子」的傳承模式中,中醫藥價值亟待利用資訊化技術來深入挖掘。

  因此,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等活態傳承,支持中醫學術流派發展;依託現有數位平台建設國家中醫藥古籍數字圖書館,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資料庫,構建中醫古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平台和中醫藥知識服務系統。這些舉措,將對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產生深遠影響。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的探索已小有成績:山東等地的智慧中藥房讓取藥更便捷;北京等地的一些醫院已經嘗試依託大資料、演算法等科技手段,對名中醫處方進行系統梳理,研發更為普適的中成藥,讓更多患者受益。

  與其他行業一樣,中醫藥資訊化過程註定複雜而艱巨,需要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和集約建設,也需要資金和人才支撑。期待各地各部門行動起來,協力推進中醫藥資訊化建設,為繁榮發展中醫藥事業、弘揚中醫藥文化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中國如何提升民眾的就醫獲得感?

(原文轉載自16/12/2022 新華網)

讓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全民健身

中國文化|樂見更多青少年成為故宮文化傳承守護人

中國農業|秋糧滿倉 端牢「中國飯碗」

中國文化|高標準建設國家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