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的攝影師」王福春 捕捉人生百態 定格鐵路歷史

撰文︰言寺

  春運列車上對回家的盼望、第一次離開家鄉去遠方讀書的期待……幾十年來,火車不單是中國人出遠門的必備交通,也見證了世間的人情百態。

  而攝影師王福春,靜靜在旁用鏡頭紀錄這一切。這些照片不但印證了中國鐵路發展的變遷,更留下一個個乘客的時代故事。

從畫畫到攝影 王福春半路出家拍攝火車

王福春生於上世紀40年代,於2021年去世。他用相機紀錄了數十年來火車的變遷,攝影集堪稱一部鐵路歷史。(網上圖片)

  40年代出生的王福春,自幼就與火車結緣,小時候家就在鐵路邊上,日日聽着火車響聲長大。後來又到鐵路司機學校讀書,不過他最終沒有成為司機,而是加入鐵路部門負責畫畫。

  火車是王福春從小就喜歡的,但攝影卻不是。在宣傳工作中,他常常接觸拍攝,但卻不感興趣,總覺得「畫畫是藝術,攝影是技術」。

  直至有一次,王福春第一次拿起國產海鷗牌相機負責拍照,他突然發現:畫畫太慢了,一年只可以畫幾張,拍下來倒是更快!從此便開始鑽研攝影。

幾十年來,火車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就像一個流動的微型社會。圖為王福春作品《匆忙》,攝於1994年的哈爾濱站。(網上圖片)

  擱置了畫筆,舉起了相機就沒有再放下過,一拍就是40年。

  王福春強調,自己會把以往畫畫的美術元素融入攝影裏,使攝影作品紀錄歷史又不失美感。80年代,王福春更到大學進修攝影技術,藉工作之便跑遍了全國鐵路,「火車」、「攝影」從此成為王福春的人生主題詞。

  延伸閱讀:爺孫三代火車司機 見證中國發展

流連綠皮火車 王福春拍下「流動小社會」

  80、90年代的綠皮火車,車速低、車次少,每次開門乘客便一下湧進車廂,有時更是一片混亂,王福春怎樣選材及拍照?

  「凡是有故事,有情節,有情趣的,好玩的我都拍。」對王福春而言,社會上有甚麼,火車上就有甚麼,火車就是不斷流動的小社會。

王春福的作品透露出火車上的人情味。圖為其作品《兄弟姐妹》,攝於1994年廣州至貴陽途中。(網上圖片)

  火車上可以看到時下年輕男女最時髦的衣著、看到平民消磨時間的娛樂,凡是火車上出現的新事物,就會變成王福春的題材,即使拍下的是車廂內普通的場景,亦都可以反映中國人旅途生活的真實瞬間,這些一張張相片就併湊了80、90年代中國的珍貴歷史。

但凡「有故事、有情節、有情趣的、好玩的」,都是王福春的拍攝對象。圖為其作品《愛情》,攝於1996年廣州至成都途中。(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90後為農村老人免費影相 記錄淳樸笑容  

王福春見證時代變遷 火車已無故事可拍?

  40多年來,他記錄了綠皮車到白皮車的演變。當中有鐵路的變化,也有人的變化。

  「80,90年代拍綠皮火車故事可多了。6個人坐在一起不認識,我是哈爾濱的,你是上海的,他是蘭州的,不到幾分鐘都成朋友,有煙同抽,有酒同喝,感情一下拉近。」王福春形容他們是「下車了各奔東西,在車上就是一家人」。

圖為王福春1994年作品,在北京開往沈陽的火車上, 乘客正在打麻將。(網上圖片)

  80、90年代,乘火車的時間動輒一日到幾日,在車上總要找些事做消磨時間,大家會與同車廂的人搭訕一下,有時還會邀請旁邊的陌生人加入一起打啤牌、下棋、打麻將,就這樣拉近了彼此的關係。

在王福春看來,數十年前的火車乘客「下車了各奔東西,在車上就是一家人」。(網上圖片)

  如今的高鐵班次密、速度快,環境更好了,人們坐高鐵又快又舒適,是幸福和享受。可是王福春從攝影的角度卻覺得,陌生人之間的互動少了,車內的故事亦不容易找到。

  而且乘客更加注重肖像和私隱,也加大了王福春的拍攝難度。2015年,王福春在高鐵上拍攝一位年輕母親和孩子玩手機的畫面,被孩子父親當成壞人打了。

  王福春感慨道,時代在進步而自己也老了,但他強調:「火車上的故事是變少了,但從未消失。」

王福春自資出攝影集 香港M+收藏兩幅作品

  回顧幾十年,王福春累積了一萬多張底片。2001年,他先後賣了3台相機,從10多萬張作品中,挑選出100多張照片收錄於攝影集,出版了《火車上的中國人》。

有評論家認為,相片中乘客趴在車窗上,眼光看向遠方,含有一種對未來的憧憬。(網上圖片)

  他說:「這是我的代表作,紀錄了上個世紀中國人乘火車難忘的記憶。」次年,王福春獲得「中國攝影師阿爾卡特」大獎,在2014年更被有攝影界奧斯卡之稱的「IPA國際攝影獎」評為全亞洲最具影響力的30位攝影師之一。

90年代火車鐵路超負荷運輸,加上車廂無冷氣,人們會赤膊解暑,更有人躺在狹窄的座席頂部。此幅《火車上的武漢》已被香港M+博物館收藏。(網上圖片)

  王福春於2021年逝世,但他的作品被公認是「攝影史上無法繞過的」。如果想參觀王福春的作品,不妨到訪香港M+博物館,此處館藏了他的兩幅作品:《火車上武漢》及《新年冬泳後黑龍江》,感受他鏡頭下的中國面貌。

王福春作品《背簍》,攝於1996年廣州至成都途中。(網上圖片)
王福春作品《哈欠》,攝於1996年吉林至哈爾濱途中。(網上圖片)
王福春作品《大哥大》,攝於1994年沈陽至大連途中。(網上圖片)
王福春作品《沉重》,攝於1989年哈爾濱站。(網上圖片)

 

新興行業|疫情催生職業伴娘 靚女不能入行?

巾幗衝上雲霄!90後女生開戰鬥機「戰場不分男女只看輸贏」

征服「中國攀」!8歲小將王梓爍刷新全國攀岩紀錄

治沙之路|六位老漢 三代傳承 甘肅「八步沙」荒漠變綠洲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