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佛道的成語 竟與「六」字有關?

  佛家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有些含「六」字的成語也源於佛道!

  六根清淨:語出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六根指的是人的神經官能,分別為眼、耳、舌、鼻、身和意,是心與物媒介的根本,所以稱之為六根。當人除去了慾念,便可達到六根清淨的境界。相反,人若有執念,便會叫做六根不浄。

  六塵不染:語出武三思《孝明皇後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六塵指的是色、聲、香、味、觸和法,而六塵不染就是要排除物慾,保持心清潔淨。

  七情六慾:佛家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都是指喜、怒、憂、懼、愛、憎和慾;六慾是人的生理需求和慾望,分別為生、死、耳、目、口和鼻。

  當人把七情六慾除去,便可做到六根清淨、六塵不染,這就是佛的理想境界!

 

三長兩短 哪三長與哪兩短?

  「他若有甚麼三長兩短,我定不會放過你!」這句話是電視劇常出現的對白。 「三長兩短」這句話,究竟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第一個說法與棺材有關:連同棺蓋,棺材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的,合共四長兩短。因此,還未蓋上棺蓋之時就是三長兩短,意味着意外、死亡。再說,古時棺木會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在一起。《禮記·檀弓上》有記載:「棺束,縮二,衡三。」意即縱向捆兩下,橫向捆三下。因縱向木板較短(兩短),橫向木板較長(三長),所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下一句是甚麼?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被評為看完「不下淚者,其人不忠」的諸葛亮《出師表》,意思為竭盡所能,為了完成任務不惜奮鬥至死。

  這兩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大家可能未必知道,這兩句並不是完全由諸葛亮所創的名句:「鞠躬盡瘁」才是諸葛亮原創的,「死而後已」則出自《論語·泰伯》。

  《出師表》有兩篇,分別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這兩句話是出於《後出師表》,而且它還有後著,全句是「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

六親不認 哪「六」親?

  踏入6月,介紹三個含「六」字的成語,當中的「六」種東西,大家又知多少?

  六神無主:六神並非六個神仙,而是道家思想中主宰人心的神靈,分別為心、肝、脾、肺、腎和膽。如果這六個神靈都拿不定主意,六神無主,那人便會心慌意亂。

  六親不認:現今六親泛指親屬,但史上對於哪六親其實各有說法,當中有三個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根據《左傳》,六親為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妻子家屬)和...

好眉好貌生沙虱

  「好眉好貌生沙虱」是一句廣東俗語。「好眉好貌」指樣貌端正的君子,但卻「生沙虱」,即比喻看似正人君子,但實際問題多多,並非好人,相等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沙虱是一種虱子之中體積最細小的,沙虱進入皮膚會引起疾病。廣州方言詞典:「沙中小蟲,會咬人皮膚。」這種沙虱也會在番薯上滋生,但番薯的表皮相關部份卻完好無缺,看不到有問題。

   「好眉好貌」的人「生沙虱」,就像番薯生了沙虱一樣,表面看上去完好無缺,但內裏卻已生病,形容人表裏不一,猶如金玉其外,敗絮...

相關標籤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鐵石心腸」原來形容一位好官?

  我們看電影或小說的時候,不時會見到有些負心漢角色,其另一半通常會用「鐵石心腸」來形容他。

  鐵石心腸原作「心如鐵石」,如今看這個成語好像有點負面,但原來它來自一位東漢末年一位好官員的事迹。

  這位好官名叫王必。據《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所載:「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長史,在敕詔中稱讚王必,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