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流浪地球》作者 劉慈欣讓中國式科幻走向世界

編輯︰許可

  劉慈欣是誰?大家知道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被Netflix改編為劇集的《三體》嗎?劉慈欣就是這些暢銷科幻小說的作者,也是他把中國式的科幻帶到全世界。原本是電廠工程師的劉慈欣,是怎麼走上創作路,成為「科幻教主」?

看中國衛星劃過夜空 劉慈欣:嚮往之情油然而生

   劉慈欣1963年生於北京,父親是北京煤炭設計院的幹部,母親是復員軍人。文革爆發後,父母因為「歷史」問題被下放到山西陽泉,劉慈欣此後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這小城裏。

  說到生活的地方,要一提劉慈欣的祖籍地河南羅山。當年泉陽是「武鬥」重災區,所以劉慈欣一度被父母送回羅山農村生活。

當局要求「東方紅一號」要做到「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而大家「看得見」、令劉慈欣「嚮往之情油然而生」的,其實是和衛星一起進入太空的火箭第三級上一個「觀測裙」,而非衛星本身。圖為內地學生參觀「東方紅一號」模型。(網上圖片)

  7歲那年一個晚上,池塘邊擠滿了人,大家興奮地望着夜空,好奇的劉慈欣也跟着看。不久,漆黑的天幕上緩緩飛過一顆小星星,喝彩聲頓時此起彼伏;那顆小星星,就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這一刻,劉慈欣覺得「一股莫名的嚮往之情油然而生,如同當時『腹中的飢餓』般不可遏制」。

童年時閱讀科技小說,讓劉慈欣打開了思想的窗戶。(網上圖片)

  劉慈欣後來被問及他的創作路,說「我是從一個科幻迷走到科幻創作這條路來的」。而他迷上科幻文學的起源,是他在孩童時讀了爸爸偷偷從北京來的《地心遊記》,「一下子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感覺就好像在一個黑屋子裏,被一下子打開了窗戶」。

  劉慈欣還讀了父親藏在小木箱裏的《太空神曲》、《仙女座星雲》等外國科幻小說,而他最愛之一,是美國女作家卡遜的《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後來出現在他的小說之中。

打麻將一晚輸800元 劉慈欣痛定思痛潛心創作

  終於文革結束了,很多曾被視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外國科幻作品解禁,劉慈欣又讀到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等作品;他還讀了中國作家葉永烈新出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

  看到中國人寫的科幻小說,15歲的劉慈欣很受鼓舞,開始學着寫作和投稿,只是那時他的作品仍粗糙,不是被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劉慈欣一直在娘子關發電廠工作到2014年。圖為劉慈欣(左)2018年重返電廠的照影;和他合照的是電影《流浪地球》的製作人龔格爾。(網上圖片)

  劉慈欣學業成績不錯,但他大學沒選擇與文學有關的科目,而為了「好分配工作」,選擇了華北水利學院水利工程系,1985年畢業便回到了陽泉,成為娘子關電廠的計算機工程師;此後他結婚生子,過着刻板、平淡生活。

  劉慈欣怎麼從工程師變成了科幻作家?

  有內地傳媒提到一件事:在遠離市區的電廠工作,很多職工下班後就是打麻將,劉慈欣也參與其中。一晚他輸了800元,那是他一個月的工資。

劉慈欣的《三體》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圈粉無數。(網上圖片)

  浪廢時間去輸錢,劉慈欣馬上有深深罪惡感。他痛定思痛,決定振作起來,重拾擱下多年的筆,追尋創作科幻小說的夢想,把思維投向浩渺的宇宙。從此,劉慈欣就不停地閱讀、思考、寫作。

  他覺得走路時候「思考得才比較靈活一些」,便常常邊走邊想,有時一不留神竟走出十幾公里。

劉慈欣上班偷寫小說 國資委回應:還是改革好

   劉慈欣還會用一切可以用的時間寫稿,甚至是上班時間。他在電視節目上曾「自爆」:「像電力系統這種工作,必須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在堅守崗位的時候,就可以在那裏寫作了,相當大一部分寫作時間都是在這個崗位上完成的......我感覺自己好像佔了組織的便宜。」

  後來國資委官方微博還半開玩笑地「點名回應」:「劉老師,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為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說的這種人浮於事的現象。還是改革好,企業能專心搞發展,您也能專心寫小說......」

電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節在內地上映,原作者劉慈欣在片中亦有客串出鏡。(網上圖片)

  無論如何,劉慈欣的科幻創作一發不可擋,沒有邊際的想像有如泉湧。他的試手之作《超新星紀元》、《中國2185》不久便完稿,而隨後的《鯨歌》和《微觀盡頭》於1999年首次獲《科幻世界》雜誌發表。同年,他憑藉《帶上她的眼睛》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這是他獲得的第一個重要獎項。

  此後劉慈欣更多作品陸續面世,包括多年後被拍成同名電影、票房大賣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曾透露,妻子、女兒都不看他的作品。圖為劉慈欣為粉絲簽名。(網上圖片)

  這些小說突破了想像框架,情節跌宕起伏,更不乏哲學思考,發表後大獲好評如潮,得獎無數,劉慈欣也成為了中國科幻迷心目中的「大神」、「科幻教主」。

  說到劉慈欣的作品,不能不提的是他在電廠工作期間所寫、2006年起發表的《三體》系列小說。它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外星「三體」文明之間的信息交流與生死搏殺,以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箇中還蘊含着中國式人文情懷和思想哲學。

《三體》獲科幻界諾獎 奧巴馬成劉慈欣粉絲

   這作品打破了劉慈欣的讀者群界限,它在《科幻世界》連載時,不單科幻迷熱捧,還吸引無數「圈外讀者」,連航天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在書評網站留言,談論《三體》對中國航天的啟發。

  《三體》後來更讓中國式科幻走向世界。它被譯成多國語言,在海外圈粉無數,美國前總統奧巴馬、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都是《三體》的粉絲。

奧巴馬在任美國總統時,已是劉慈欣的粉絲,他曾盛讚劉慈欣的《三體》「實在是太有想像力」。(網上圖片)

  這系列小說此後還被Netflix改編為英文原創劇集。

  2015年,劉慈欣憑《三體》,獲得了被稱為「科幻界諾貝爾」的雨果獎,成為第一位獲獎亞洲人。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曾說,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2015年雨果獎,首次由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用視頻連線宣布獲獎名單,劉慈欣得知情況後,一直對自己沒有去現場感到後悔。據劉慈欣自述,當獲獎名單公佈時,他正在雨中塞車。(網上圖片)

  現在劉慈欣早已離開了電廠,成為一名職業作家,繼續走創作之路,不斷突破科幻小說的想像世界。用劉慈欣自己的話,「科幻創作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愛好」、「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

  他還想去太空旅行,在太空站上漂浮;如果有時光機,他還想到未來,愈遠愈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國產科幻先河 《流浪地球》的啟示與反思

  延伸閱讀:劉慈欣:用思想擁抱宇宙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消失」10年 劉洋神舟十四號再飛天

香港故宮|港產設計師嚴迅奇 讓古今東西隔空對話

選美前十 博士學歷 捨高薪入伍 解放軍首位女艦長韋慧曉

《長津湖之水門橋》人物原型 郭榮熙:橋是我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