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一陣不如去唱K」 卡拉OK開啟全民娛樂時代

編輯︰王子傑

  卡拉OK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從日本傳入中國後,熱潮隨即席捲全國各地,開啟全民娛樂時代,「一陣不如去唱K」經常被掛在嘴邊。

改革開放|卡拉OK從日本傳入後風靡全國

1988年,廣州東方賓館誕生中國第一間卡拉OK。(網上圖片)

  第一間卡拉OK在1988年的廣州東方賓館開業,這段時間的卡拉OK只是在中國個別五星級酒店出現,通常專供外賓或重要人士休閒娛樂。

  當時已在港台兩地非常流行的卡拉OK,真正落戶扎根中國是在1991年7月1日。這一天,廣州市金嗓子卡拉OK夜總會正式開業,是中國第一間專營卡拉OK歌舞廳。自此,卡拉OK就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流行起來。

  不過,當時能夠去「唱K」仍是奢侈娛樂,歌舞廳一晚的消費動輒千元(人民幣,下同)以上,例如兩罐可口可樂就要76元。相比較下,1992年時北京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84元,年平均工資為3,402元。走高檔路線的卡拉OK不可避免開始走下坡,1995年4月,北京的豪華歌舞廳上座率普遍已不足4成。

消費水平逐漸親民後,卡拉OK在中國愈發流行。(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卡拉OK消費水平親民推動熱潮

  到了90年代中期,卡拉OK迎來改變,競爭之下消費水平逐漸變得親民,100至300元就可以「包房」連續唱歌3小時以上,又或者在大廳花費2至5元點唱一首歌。及至21世紀初,「量販式」卡拉OK橫空出現,極大推動「唱K」熱潮。

  量販式講求薄利多銷,令包括成年人、商務人士,就連零用錢不多的學生都能夠隨便光顧消費。量販式按時段計費,顧客在限時內可以自由點歌,同時又能享用所提供的自助餐或平價酒水飲料,是集娛樂、飲食於一身的一站式消費模式。

  改革開放前,娛樂往往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民眾即使想要娛樂,選擇也是非常少,會唱歌的場合大多都是集體歌詠活動。「唱K」不僅是放鬆身心、釋放壓力,更多是一種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同時,卡拉OK對於流行音樂也有革命性意義。平民化的消費水平,使音樂愛好者逐漸從單純的聽,演變為自發的唱,形成新群體,為流行音樂開闢新消費階層。

時至今天,「唱K」變成集娛樂、飲食於一身的一站式消費模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吸引顧客,一些卡拉OK店甚至可以一邊打邊爐一邊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卡拉OK唱出了中國的時代變遷,在改革開放後,重新定義中國人的休閒方式、娛樂活動和文化消費概念,為單調的生活增添色彩。在昏暗的包廂之中呼朋引伴高歌,永遠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延伸閱讀:市井娛樂邁向國際 雜技成中國文化大使

  延伸閱讀:重溫荔園集體回憶 你坐過叮叮船嗎?

改革開放|報警電話「110」廣州首創 背後故事同轉盤電話有關

國產遊戲機小霸王 80、90後的童年恩物

改革開放|像警察又不是警察 深圳誕生中國第一名保安員

改革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蛻變史 世界小商品之都始於「雞毛換糖」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