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

  新的一年,大家都會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現代人都注意養生,因為養生就能預防疾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不作出預防,到生病需要治療的時候可能非常麻煩了,因此就有「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這個說法,也有人說「今天不保健,明天養醫院」。

  要養生,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各方面入手。西方有一句說話: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所吃的,即是說你吃甚麼,你的身體狀況就會反映甚麼。運動及睡眠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至於個人情緒問題,近年也備受關注。「有諸內而形於外」,內在情緒問題不去處理,必然反映在外。

  不好好去養生,老來便需要養醫生。這跟「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諸內而形於外

  原意是身體內裏的問題,會在身體外表顯現出來,正如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會在這個人的言行體現出來。

  這句說話源自《黃帝內經》:「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

  中醫診斷的方式是望、聞、問、切,中醫透過「望」病人外部狀況,如臉上氣色、舌頭狀態等,已能掌握病人狀況一二,再透過「聞、問」了解病人生活習慣及問題,最後才是把脈(切)。因此,人的身體內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進一步而言,一個人...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戀人們都會相約見面,賞賞月、看看燈、猜猜謎,過一個浪漫的晚上,但對於一些未能長相廝守的戀人,則可能會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慨嘆。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長恨歌》描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相戀的故事,安史之亂的發生,最終迫令唐玄宗將心愛的楊貴妃賜死。

  詩人為他們慨嘆道:如果我們死後在天上的話,就讓我們化做比翼鳥,不離不棄。如果我們在地下的話,那麼就讓我們化做連理枝,永不分離。

  比翼鳥只有一目一翼,雌雄...

讀書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這話是來自南宋大學問家朱熹《訓學齋規》,讀書要用眼睛看,用嘴巴唸,當然「心到」最重要,但用現代眼光看,這種說法卻有點不足,需要補充一下。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如果讀書時,心思不在課本上,不能集中精神,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看得不仔細,嘴巴也隨便地朗讀起來,不能將課本內容牢記起來。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又怎麼會不到位呢?古...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詩人唐寅《元宵》一詩,將元宵佳節的特色——明月及彩燈,共冶一爐,砌出一幅美麗夜景的圖畫。

  民間有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氣不佳,雲霧遮蓋月亮的話,五個月後的元宵夜就會下雪,影響彩燈,令張燈結綵的元宵佳節失色不少。

  這句話在北方可能比較合適,但在南方地區的元宵節,亦即正月後的第一個圓月夜就不一定適當。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時,月亮高掛的...

相關標籤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我們經常勸勉年輕一輩說:「做人要有遠見,志向遠大一點。」在中華經典名句中,就有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的「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志向不遠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學習也不會有成效。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指出學習要成功的話有兩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遠,二是專心致志。

  他認為若是心不在焉的話,雖學習了仍會一無所成的,怎樣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專心致志,而要做到專心致志,指的不是個人的一時狀態,而是這個人做事的慣常姿態。

  延伸閱讀:古代「勸酒」有專門職...

心欲專 鑿石穿

  形容堅持做下去最終得到成功的,我們一直會以「鐵柱磨針」來形容,不過,也有同樣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可以用的,「心欲專,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專,鑿石穿」出自唐.張鷟《遊仙窟》:「張郎心專,賦詩大有道理。俗諺曰:『心欲專,鑿石穿。誠能里之,何遠之有!』」意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只要專心一意,就算石頭也能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樣道理,在曾國藩《致沅弟.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這山望那山」。

  全句...

百丈竿頭須進步 VS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鼓勵別人再接再厲,我們會說「祝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古書中,則有「百丈竿頭須進步」,哪一個才對?

  先說百丈竿頭須進步,出自道原《景德傳燈錄 招賢大師偈》。竿頭是竹竿的最頂部,高於竹竿的頂處,就是用來比喻一個人學問和成就即使已達到一定高度,也要繼續努力,不斷求進。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見於宋.朱熹《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及元.張養浩《折桂令.功名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