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中國胸外科醫學開拓者 辛育齡89歲仍應診

編輯︰許可

  在2021年獲頒「七一勳章」的辛育齡,不單是中國胸外科醫學的開拓者,他的人生也佷精彩:在抗日戰爭中,辛育齡曾與傳奇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一起救治傷員;在和平年代,他在50年間完成1.5萬多例胸外科手術,幾乎是每天一例;到89歲高齡,辛育齡還到醫院應診,為普通老百姓看病......。

辛育齡曾與白求恩並肩救人

   辛育齡1921年出生於河北高陽。他17歲時加入解放軍前身的八路軍,先擔任後方醫院的衛生員,再被派往前線的白求恩醫療隊工作,深受這位加拿大醫生影響。

  香港人對白求恩可能較為陌生,但他在內地卻是無人不識。

  白求恩是人道主義者,1938年1月帶着醫療物資來華,先到了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再率領醫療隊到山西、河北抗日前線救治傷員。1939年底,白求恩因手術中手指割破受感染,轉化為敗血症病逝,年僅49歲。後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寫了一篇《紀念白求恩》,該文章廣為流傳。

白求恩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華支援抗日,期間辛育齡曾到他的醫療團隊工作。白求恩死後葬於河北石家莊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網上圖片)

  1947年,辛育齡從延安的中國醫科大學畢業,成為外科醫生。新中國成立後,他被派到蘇聯學習胸外科;這專科在中國曾是一片空白。

  學成歸來,辛育齡到了北京的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工作,組建了胸外科。期間他探索出在雙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術,用此方法治療了200多例重症肺結核病人,均獲成功。

辛育齡操刀中國首例肺移植

  為了普及推廣胸外科技術,辛育齡又牽頭在中央結核病研究所舉辦胸外科醫生培訓班,又經常到各地協助胸外科醫生做手術,全國還有40多家醫院的胸外科是在他的指導下建成的。

  辛育齡也致力推動中西醫結合,開創「針麻」下的開胸手術。所謂針麻,就是不使用麻醉藥,而是在病人一些穴位上針刺止痛,其好處是手術後康復更快。為了探明止痛效果,辛育齡接受急性闌尾炎手術時,竟讓自己做「實驗品」,只用針刺來麻醉。

辛育齡經經常向學生強調,做開胸手術時,雖然病人在全麻狀態,但醫生要像病人清醒時一樣對待,他說:「病人對我們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怎麼會讓我們把他的胸腔打開呢,這是何等的信任啊!」圖為2003年,年過八旬的辛育齡做肺腫瘤切除手術。(網上圖片)

  1970年6月,辛育齡還施行了一例肺切除手術,該名病人只用了一根針來麻醉,消息震驚中外。兩年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遜(尼克松)訪華,有訪華團成員便特意要參觀辛育齡的針麻手術。

  另外,辛育齡在1979年進行了中國第一例人體肺移植手術。這種手術當時在各國都剛起步,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辛育齡也沒有學習途徑,一切都要靠自己實驗和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合作建設中日友好醫院,辛育齡被任命為首任院長,主持建院工作。

  延伸閱讀:辛育齡:一生為人民攀登醫學高峰

辛育齡:救死扶傷平生願

  但醫院建成後不久,辛育齡卻主動辭去這「高高在上」職務,因為他要繼續在胸外科的研究。那段時日子,辛育齡開創了電化學治療,這技術在全國推廣,令數以萬計末期肺癌患者受益。

  辛育齡繼續做一名普通的胸外科醫生,為病人服務,那怕這工作更辛苦、更累。即使年過八旬後,他依然堅持每星期到醫院應診,為病人盡心盡力;82歲那年,他還主刀做肺切除手術,86歲仍替患者做電化學治療……。

辛育齡獲頒受「七一勳章」時已100歲,臥病在床,但仍十分關心中國的醫療發展。(網上圖片)

  辛育齡的一位學生說,工作和老師的生活已融為一體,「他一直出門診,有一天出到中午發現站不起來了,就找個輪椅推,到這種程度」。到了89歲,辛育齡實在無法站立了,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臨床。

  有人統計,辛育齡50年間共完成胸外科手術1.5萬多例,相當於每年有300例,幾乎是每天一例。他寫過一首詠志詩,當中「救死扶傷平生願,人生價值是奉獻」的句語,正是其寫照。

  2021年7月,在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與中共同歲、有82年黨齡的辛育齡獲頒授「七一勳章」,以表彰他的貢獻。

  延伸閱讀:首席槍彈痕迹鑒定專家 崔道植「看痕知槍 觀彈識人」

「長二F」火箭女總設計師容易 她的工作不容易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志剛乘神舟十三號再出征

首席槍彈痕迹鑒定專家 崔道植「看痕知槍 觀彈識人」

七一勳章|國歌音符的延續 呂其明一生融入《紅旗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