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多亮15分鐘」照亮兒子孝心和城市良心

編輯︰郭曉陽

  近日,廣東東莞市一名男子致信12345,反映路燈常在天亮前關閉,他的母親是一名環衛工人,路燈關閉太早讓母親很不方便,希望路燈能多亮15分鐘。經有關部門協調,該路段路燈的亮燈時間延長了20分鐘。

城市管理是多元共治 解決人民的需要

  當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的時候,一些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凌晨4點半,這位環衛母親就開始勞作;5點25分,路燈準時熄滅,此時天色未亮,昏暗的工作環境不僅損傷了她原本有些眼乾、眼花的視力,也增加了安全風險。母子連心,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的兒子便通過寫信的方式來表達利益訴求,來尋求公共部門的幫助與社會支持。

城市管理部門在面對民眾的需求的時候,應該積極回應,例如在抗疫期間,為民眾提供適當的食物、藥物甚至情緒疏導安排,是體現了人性化的管理。(圖片來源:Getty)

  有學者指出:「治理是制度與人的關係,它通過引導、協商、溝通、參與來達到治理目的,強調多元互動共治。」在城市治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著一些盲點,那些熱心公共事務的市民猶如「啄木鳥」,能夠發現和捕捉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推動城市更加美好。一位孝順的兒子「為母呐喊」,指出了該路段市政路燈開關設定與實際天亮時間存在偏差,導致天亮前路燈已經關閉,昏暗的視線給環衛母親作業和其他「起早」的人們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在互聯網時代,一封信為何能夠打動「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 」?體諒環衛母親工作的無奈與艱辛,知曉母親的痛與怕,讀懂母親的急難愁盼,在許多年輕人以「代溝」之名缺乏和父母社會互動的背景下,這位能夠「想母親所想,急母親所急」的男子,想必也是母親的「貼心人」。

年輕人應多關愛父母 忽略漠視成遺憾

  對母親的痛苦感同身受,對母親的境遇如芒在背,一位對母親充滿愛和關心的兒子,渴望用自己的方式來説明母親、改善和優化她的生存生態。「路燈多亮15分鐘」見證了母子情深,見證了家庭溫暖,這種真誠、樸素的人性力量,在人口流動加速的陌生人社會變得彌足珍貴。更進一步說,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當下,人們習慣了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習慣了以下一代和年輕人為中心;而年輕人對父母的孝順、體諒和關愛,則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忽略和漠視。

對於父母固然應該多加關愛,即使是身邊的老友記,或者基層民眾老人家,都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路燈多亮15分鐘」的夢想成真,固然需要孝心男子「為愛勇敢」的利益表達,也離不開公共部門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城市治理不僅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慧化,也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準,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而城市治理得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公眾參與是精細化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吸納市民的意見建議讓城市某個路段的路燈設置更加合理,就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人是城市的靈魂,善待弱者的城市才會更有吸引力和競爭力。「路燈多亮15分鐘」不僅照亮了孝心,也照亮了便民、利民的城市「良心」。

(轉載自17/08/2021新華網)

手機遊戲|與其困於遊戲空間 不如朝向多彩生活

生態保育|學會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環境保育|以巡護員精神呵護綠水青山

奧運健兒打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聲道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