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對話是正解 共贏是正道

編輯︰郭曉陽

  當地時間3月18日至19日,全球矚目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這是一次及時、有益的對話,也是一場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加深了相互理解。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重要分歧,但都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開展互利合作,防止誤解誤判,避免衝突對抗,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中美關係需要雙方溝通 而非盲目對抗

  中美關係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農曆新年除夕,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成功通話,一致同意雙方要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為今後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發展指明航向。本次對話,正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的重要舉措,中方冒着嚴寒萬里赴約,充分展現出維護中美關係大局的誠意和建設性態度。

中美高層對話期間,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表明中美應該在平等的原則下對話,不應該有強弱之分,這樣才對中美關係發展更有利。(圖片來源:AP)

  對話總比對抗好。本次對話中,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表達了在一些具體領域加強合作或協調的意願。比如,雙方均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並將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將本着對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領事機構和人員活動以及媒體記者相關問題進行商談等。本次對話再次印證,以相互尊重為基礎的溝通和對話,有助雙方增信釋疑,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互利合作。

  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同時通過自身發展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中美關係】中美對話 必須從理清平等原則開始

  合作共贏始終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黃金法則。中國無意干涉美國的政治制度,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地位和影響。美方也應正確看待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正確看待中方一系列大政方針,正確看待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同時,美方應尊重中方主權、安全等核心關切,停止在台灣、涉港、涉疆等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本次對話中,美方重申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向外界發出了正確信號。

美國不斷在對台灣釋放錯誤信號,讓中美關係未能再度全面恢復雙邊互信,台海問題不是美國的外交問題,而是中國的內政,這是華府應該清楚意識到的。(圖片來源:AP)

中美關係不是零和博弈 猜忌無助發展

  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誰都無法承受衝突對抗的後果。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過去幾年,由於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種局面不應再繼續下去了。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是中美兩國相處的大道和正道。

  延伸閱讀:雷鼎鳴看中美關係:拜登可用的3種對華手段

  中美都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大塊頭」。中美加強協調與合作,才符合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大勢,也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期待。在國際舞台上拉「小圈子」,開歷史倒車,以意識形態劃線,重挑集團對抗註定沒有出路,尊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文明多樣性,才能攜手前行。中方願與美方在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中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

中美雙方可以合作的層面非常多,例如對抗新冠肺炎的政策、新冠疫苗的配給等,都是中美關係中不能缺失的部分。(圖片來源:AP)

  兩國可以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等當前國際社會最緊迫的三大任務上開展合作,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此次對話中,雙方也表示將圍繞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活動加強協調磋商,同意在氣候變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緬甸等一系列問題上保持和加強溝通協調。

多個合作議題 需要穩定的中美關係

  回望歷史,不同時代的思想者一直在探尋不同社會、不同文明在這個星球上的和平共處之道。上世紀70年代,富有遠見卓識的中美領導人共同推動中美關係破冰,開闢了兩個國家和人民走向全面合作的道路。如今,如何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越過湍流、平穩前行,同樣需要非凡的視野和胸襟。

  延伸閱讀:這場世界矚目的中美對話 中方明確釋放三個信號

中國在環境保護、減排和氣候變化上一直努力改善,美國其實應該多與中國在不同層面的問題上合作,而非肆意抹黑中國的努力成果,否則無助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圖片來源:AP)

  中美已經再次來到歷史的關鍵節點。置身百年大變局,面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呼喚,兩國有責任、有能力、有智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國的相處之道。

  堅持「把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這是歷史正確的選擇。

  (轉載自21/03/2021新華網)

 

武漢解封一周年:致敬英雄之城 不負來時之路

接種新冠疫苗要加快 這些「苗頭」也要防

這個春天 種下綠色希望

學生獲「最具期待獎」:每一次閃光都不應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