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巨人彭士祿:我有三個夫人 核動力排第一

編輯︰許可

  中國軍事英雄彭士祿不單是「核潛艇之父」,在中國進入經濟建設年代,他又毅然離開中國軍事工業領域,「軍轉民」全心投入民用核能的發展,成為核電的開荒牛。

中國軍事英雄奠定民用核電路向

   彭士祿隱姓埋名20多年,為中國軍事研發出中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其中戰略核潛艇更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成為中國軍事發展的重要戰略武器之一。

  而當核潛艇仍在研發的時候,中國大陸在上世紀70年代亦決定發展核電,在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鎮建設第一座核電站,也就是試驗性質的秦山一期核電站;作為核動力專家的中國軍事專家彭士祿,自然也要出一分力。

中國軍事專家彭士祿曾發表多篇關於民用核能的論文,但涉及軍用核能的文章只能保密。(網上圖片)

  不同於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模式,民用核電的應用在理論和實際操作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在設計秦山一期核電站之初,電站所使用的反應堆到底走哪種技術路綫,是熔鹽堆還是壓水堆,在國內學術界存在很大爭議。

  負責設計的上海核工程研究院最初提出的是用熔鹽堆,但彭士祿對此反復推敲,考慮到其難維修的缺點,便大膽否定這一方案,大力支持採用壓水堆。這位中國軍事英雄後來還親率50多位科技人員到上海,和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合作,計算出壓水堆的主要數據,同時進行設備選型,這不單為秦山一期的建設打下基礎,也決定了中國核電以後的發展路向。

 中國軍事英雄任大亞灣項目總指揮

   在秦山一期動工後,中國80年代初又啟動另一個核電項目,這就是香港人熟悉的大亞灣核電站。1983年初,彭士祿卸下中國軍事核潛艇總設計師一職,「軍轉民」出任該項目的總指揮。

大亞灣核電廠是中國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廠,它發電大部份供應香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與法、英兩國合作,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為了「自力更生、以我為主」地建設核電站,彭士祿在蛇口的辦公室裏,親自把外商提供的核電站的100多個主要參數親自核算了一遍;為了更好地掌控成本,他還自學經濟學課程,對核電站進行經濟學分析,得出每推遲一天將損失100萬美元的結論,這數字當時可謂震動社會。

中國軍事英雄 一生做兩件大事改變中國

  1986年,彭士祿調任核工業部副部長,帶着大亞灣核電站的經驗,負責秦山二期籌建工作,並出任秦山二期首任董事長;該項目由中國自主計、建造和運營,是中國核電的里程碑。

  此後彭士祿雖然離開核電一綫,但仍關心着中國的核電建設,到80高齡還經常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例如視察各地核電站建設。

彭士祿和妻子馬淑英是留學蘇聯時的同學。馬淑英曾在北京化工學院任教,後來被調到與核潛艇有關的技術研究機構工作。(網上圖片)

  彭士祿一生與核動力打交道,也熱愛着這事業。他曾說過自己的夫人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核動力,第二是煙酒茶,第三才是妻子馬淑英。這句雖然只是開玩笑,但足見核動力在彭士祿心中的地位。

  他晚年接受採訪時,曾這樣給自己評價:「我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但這兩件事件都改變了中國,值得讓國人起立致敬。

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逝世 畢生為核發展奮鬥

周恩來的一碗紅燒肉 中國核武專家程開甲惦念一生

主持7成核試 打破大國壟斷 中國軍事「核司令」程開甲

4歲成政治犯 8歲入獄 中國軍事核潛艇之父的坎坷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