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5/08/2023
8月15日,中國迎來第一個全國生態日。為何要設立這樣一個日子?為何定在8月15日?中國環保近年有何成就?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全國生態日如何設立?
中國近年大力推行生態保育及建設,並在此背景之下設立了全國生態日,這是中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綜合性活動日,意義特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決定的形式設立。
20年前,首個生態日誕生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浙江也是全國首個設立生態日的省份。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2023年6月26日,國務院將《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次會議審議。
草案提出,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6月28日,草案獲得審議通過,至此,中國有了自己獨有的生態保護紀念日。
延伸閱讀:中國環保成就 盡在《綠色新視野》
中國如何為生態立法?
設立全國生態日,是中國以立法方式保障生態建設的一個典型縮影。
近年來,中國空前重視生態保育,用嚴密的法律和嚴格的制度劃定生態紅線。

例如2018年的憲法修正案,中國歷史性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憲法保障。
又如2014年,中國推出「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從重設置環境犯罪的法律責任,對違規企業「按日計罰」,對造成嚴重污染的設備進行查封等等。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30余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100多件行政法規、1,000余件地方性法規,以及其他大量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延伸閱讀:52%|中國濕地保護率持續上升 由破壞到修復如何實現?
中國環保有何成就?
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生態發生歷史性變化,取得亮眼成就。例如中國推動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近10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積1/4來自中國;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等,本文整理了8方面的成就,具體可參看下圖。

可以看到,中國的發展正在由注重速度向注重質量改變,正向「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穩步邁進。
延伸閱讀:中國如何保護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