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1/2023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陶俑,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項羽真的曾破壞秦始皇陵園和兵馬俑坑?這些謎題的答案,正隨着最新考古發掘成果,變得更加清晰。一齊來了解,持續十多年的兵馬俑第三次發掘,有甚麼最新發現!
兵馬俑發掘成果:疑為投降項羽秦兵破壞
陝西省文物局在1月12日發布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的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穫,考古人員新發現了220多件陶俑、16匹陶馬、戰車4乘等文物。
這些考古新收穫是來自對兵馬俑一號坑的第三次發掘工作,不單止有文物,還涉及到兵馬俑如何遭人破壞的疑雲。
據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的介紹,針對兵馬俑遭焚毀的原因,目前學術界有三種觀點,分別是自燃說、葬儀自焚說,以及秦末項羽軍隊焚毀說,但這些假說多年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支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發掘顯示,兵馬俑坑的甬道被人挖開過,推測有人曾經利用甬道,進入俑坑。
申茂盛分析指,能夠利用甬道進入俑坑進行破壞的人,一定是參與了俑坑修建的人,聯想投降項羽的秦兵,這些人如果是接受了項羽的指令來破壞的話,一定是輕車熟路,所以,甬道的迹象可為項羽破壞秦始皇陵園和兵馬俑坑,提供非常有力的佐證。
此外,今次發掘還初步釐清了兵馬俑軍陣的排列規律,而且弄清楚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考古人員通過發掘,認為俑的雙臂是單獨製作的,等到陶俑的軀幹完全製作好之後,會再進行二次覆細泥,完成鎧甲等的細節雕飾後,才會粘接上雙臂。
今次發掘工作中,彩繪保護與文物修復也有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已修復了140多件陶俑。
兵馬俑一號坑三次大發掘 見證中國考古發展
兵馬俑是秦始皇帝陵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二者一起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目前已經發現三座兵馬俑坑,其中一號坑的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的密度估計,在全部發掘後可以出土6,000多件陶俑、陶馬。
1974年被當地農民偶然發現的兵馬俑,早已名揚天下,但其實它的面積龐大,發掘工作並沒有完成。對一號坑的多次發掘,也見證了中國考古的發展。
早年間,在一號坑曾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第一次是在1978年到1984年間;第二次是在1985年,不過因為當時的技術和設備不夠完善,為了更好保護文物,第二次發掘只進行了一年就停止了。
今次對兵馬俑一號坑進行的第三次考古發掘,由2009年開始,與上一次已經相隔約20年。20多年後,秦俑博物館已經具備了保護出土文物的能力,取得國家文物局的團體領隊考古發掘資質,因此才正式開始第三次發掘。
第三次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2022年,耗時十多年時間,發掘面積約430平方米(約等於4,628平方呎)。期待未來隨着中國考古能力不斷提升,可以揭開更多未解之謎。
延伸閱讀:由兵馬俑考古 看中國文化古迹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