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數字重生」 3D打印技術再造千年佛像

編輯︰言嘉庸

  中國重視文物古迹的「數字化」保存,一直致力於壁畫數字化的敦煌研究院是其中的佼佼者,「當代中國」網站在早前的一系列文章有過詳細介紹。

  實際上,除了敦煌石窟外,在文物數字化領域積極探索並卓有成效的還有雲岡石窟。借助高科技手段,雲岡石窟不僅能在數字世界永久保存,還能在現實世界變成「可移動的文物」,在世界「漫遊」。

中國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文物最多的國家,而「數字化」是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礎手段之一。(圖片來源:Getty)

面臨風化消失危機 雲岡石窟留存數字檔案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雲岡石窟依山開鑿,規模弘大,東西綿延約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餘尊,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

  作為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佛像雕刻體現了早期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極具歷史與文化的意義,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隨着歲月流逝,受風沙雨水侵蝕、地震災害和人為破壞的影響,雲岡石窟的佛像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風化和損毀,一些洞窟中的佛像五官已脫落,面目全非。新中國成立以來,雲岡石窟曾有過多次大規模的維修保護,得到妥善的保護。

  不過,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坦言,從漫長的歷史角度來看,已經1,500歲的雲岡石窟,風化乃至消失似乎不可避免,「數字重生」對石窟寺來說是一項既現實又緊迫的議題。

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精湛,造像內容豐富,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具體來看,「數字化」的目的是把洞窟資料流傳下來,以備未來修復。即便無法修復,也可以為後人留存一份雲岡石窟圖像,「讓它(雲岡石窟)在數字世界達到永生,達到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目的。」

  據張焯介紹,自2003年起,雲岡石窟研究院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和多圖像近景拍攝測量技術,同多項數據融合,把石窟的所有信息以高精度的數字方式保留下來。

  雲岡研究院數碼化部門透露,目前三維採集精度能達到0.03mm/點間距,同像分量達到300DPI,分量重每毫米能達到12個像素點,解析度能達到8k。對於一些體量龐大的造像,做法是把造像劃分區域,逐塊採集,最後在計算機上再逐塊拼貼。

  不過,雲岡石窟在數字化過程遇過不少困難。比如此前雲岡石窟曾借鑒敦煌石窟的數字化採集方法,到了實踐階段卻發現無法直接應用,這是由於敦煌數字化的對象主要是壁畫,而雲岡的主體是高浮雕造像。

  雲岡石窟空間結構複雜,不僅有眾多錯落的小雕像,還有很多精湛的鏤空雕刻,這和平面數字化完全是兩套體系。最終,雲岡石窟數字化團隊用了10年時間才攻克這個難關。

浙大數字化團隊在雲岡12窟前室進行數字化信息採集。(網上圖片)

3D打印造佛像「分身」 雲岡石窟「行走」世界

  實體保護是留存資料的第一目的,而展示是第二目的。自2014年起,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高校合作,探索出一套適用於高浮雕文物的數字化方法,成功完成雲岡第3窟、第12窟和第18窟的等比例打印複製項目。

  第3窟在2017年完成複製,用20台打印機打印半年,整體形變誤差小於5毫米,採樣點間距小於2毫米,現放置於山東青島,是世界範圍內最大體量的文物複製項目。第18窟複製品放置於北京大學的校園,成為北京的一個地理坐標。

位於山東青島城市傳媒廣場藝術館的3D打印「雲岡石窟大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述兩個洞窟都是採用桁架上等比例複製,不可拆裝,而第12窟是「積木式」,可以隨意拆裝和運輸,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去巡展。裝配過程主要由4位工程師合作,僅花費兩周的時間即可組裝完成布展。

  2020年6月,全球首例可移動3D打印複製洞窟在浙江杭州亮相,以數字化1:1復原的雲岡第12窟。據介紹,第12窟又名「音樂窟」,其前殿內壁雕刻着數十個伎樂天人形象,他們分別在演奏琵琶、篳篥、古琴等中西式樂器,恍若一支古代宮廷交響樂團,也展現了彌勒天宮的壯麗與輝煌。

3D打印的雲岡石窟第12窟。(網上圖片)
用3D打印技術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2窟,曾於杭州的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覽,觀眾穿行在這個深14米、寬11米、高9米的「洞窟」裏,仿佛親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圖片來源:Getty)

  同年12月底,3D版「音樂窟」又從浙江「走」到上海,開啟了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2站,未來也計劃去更多城市繼續展覽。  

  雲岡研究院表示,3D打印項目標誌著國內大型石質文物的數字化全息高保真記錄達到可復原水平,如果真實文物受到破壞或在地震中坍塌,基於留存下來的數據完全可以復原文物。

  截至2020年,雲岡石窟已基本完成石窟總量1/3的數據採集。

  延伸閱讀:「雲遊」博物館 安坐家中享受文化盛宴

  延伸閱讀:中華文化守護者 「敦煌女兒」樊錦詩

2:10

全球首條仿生鯨鯊上海亮相 可靈活游動 下潛深至10米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

腦機技術下的智能義肢 傳遞火炬彈琴跳舞樣樣都得

2:08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室外智能健身房

高科技加持!到智能健身公園享戶外「健身自由」

1:54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裸眼3D屏幕

全球最大裸眼3D球幕 上海巨型「水晶球」奇幻奪目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上交會2023,國產電動飛動,新一代機械人,畫人像機械人

上交會2023|首部國產電動智能飛機模型曝光 新一代智能機械人有幾似真人?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1:52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42
雲巴-比亞迪

無人駕駛「雲巴」穿梭城市高空 深圳長沙已開通 香港未來有得坐?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