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9/04/2024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做哪些事?在大灣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到灣區發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來,取得甚麼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過7個坐標,探索7個地點,解畫「灣區七件事」中「第二件事」:怎樣「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基建坐標|廣州港南沙港區
位於廣州南沙區龍穴島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亦是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於202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碼頭運用北斗導航、5G通信、新一代物聯網感知、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全自動化運作,相較於傳統碼頭可節省7成人力。
這套「自動化」碼頭系統,創下3個「世界第一」:全球首創「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全球首次採用第一代自動化集裝碼頭技術路線,以及全球首次大規模應用「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其比一般「雙小車」岸橋輕巧約800噸,造價更低。
當中,「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是實現「全自動」的一個關鍵。引導車運用無人駕駛技術,透過智能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將貨櫃運往堆場,軌道自動對位,整個作業過程行雲流水。依靠北斗導航系統,其定位精度可達到2至3厘米。
運行一年以來,貨櫃測試吞吐量達92萬標箱,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穩步提升至2,400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南沙港自動化碼頭,可以說是大灣區港口建設的一個縮影。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括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
大灣區現已形成以香港港、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東莞、佛山、珠海等港口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加上江門港,共擁有7個億噸級大港,大灣區港口群國際貨櫃航線幾乎覆蓋世界主要貿易港口。
大灣區港口合作亦不斷加深,在各港口之間打造泊位、堆場、航線共享的「大灣區組合港」,2023年陸續開通「深圳蛇口港-湛江港」等線路,實現大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
延伸閱讀: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貨櫃碼頭 創3個「世界第一」 預計年內南沙啟用
基建坐標|深中通道
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大灣區另一個超級工程,預計於2024年6月通車。通車後,由中山至深圳的車程,將從2小時大幅減至20分鐘,珠三角東西兩岸往來將更方便。
自2016年開始建造的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的世界級跨海工程,全長約24公里,由總長度17公里的跨海大橋 (包括主跨度1,666米的伶仃洋大橋)、總長度6.8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東、西兩個人工島組成。
其工程之大,難度之高,創造多項世界紀錄,包括世界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橋面最高、跨徑最大的海上懸索橋(伶仃洋大橋),以及世界最大的海中錨碇(固定懸索橋鋼索的裝置)等。
《規劃綱要》提出,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鐵、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5年以來,大灣區交通網絡不斷完善,截至2023年底,大灣區公路通車里程約6萬公里。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成功落地,港珠澳大橋口岸屢創客流量、車流量新高;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接入國家高鐵網絡,目前已聯通內地16個省、區、市的73個車站;蓮塘/香園圍口岸、青茂口岸、新橫琴口岸等啟用,提升通關效率;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大橋、獅子洋通道等新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將加速大灣區聯通、融合。
延伸閱讀: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 「世界最寬隧道」勁過港珠澳大橋
延伸閱讀:廣深港高鐵 新增「廣州東站」直達市區 交通樞紐直達全國
基建坐標|廣州白雲站
坐落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廣州白雲站,號稱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面積相當於4個廣州南站,定位為「普高城際複合型客站」,以普速鐵路為主,高鐵及城際為輔,還具備酒店、公寓、辦公、商場等複合功能。
白雲站於2023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設有3條正線、21條抵達出發線,21個客運站台面,串連起京廣高鐵、廣湛高鐵、廣梅汕鐵路、廣茂鐵路、廣汕高鐵及汕汕高鐵(汕頭至汕尾高鐵)等多條鐵路幹線,進一步完善大灣區軌道交通體系。
《規劃網要》提出,完善大灣區經粵東西北至周邊省區的綜合運輸通道,推進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汕尾等鐵路項目建設。
截至2023年,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過2,700公里,城市軌道運營里程超過1,300公里,預計到2035年,大灣區運營及在建鐵路里程將達到5,700公里,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速形成。
延伸閱讀:廣東高鐵總里程破3千公里全國第一 這省份實現「市市通350高鐵」
基建坐標|香港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9年疫情前年客運量達到7,150萬人次。
《規劃綱要》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香港機場第三跑道於2022年11月啟用。第三條跑道長達3,800米,由填海造地興建而成。整項填海工程造地的總面積大約等於34個維多利亞公園那麼大,可見工程的浩大。
根據機場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香港國際民航客機升降達29,840架次,達到2020年2月疫情以來的新高,貨物裝卸達425萬公噸,亦創疫情以來新高。在「2024年全球最佳機場排名」中,香港國際機場位列第11名,是中國排名最高的機場。
到目前為止,粵港澳大灣區擁有7座運輸機場、11條跑道,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這三個國際航空樞紐,均屬4F級最高飛行級別;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兩座幹線機場;以及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兩座支線機場。
4F級機場還有一座,就是興建中的珠三角(廣州新)機場,位於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和肇慶市高要區蛟塘鎮交界處,由白雲機場運營,服務廣州、佛山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Consulting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客貨保障能力比2020年約提升一倍。
延伸閱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機場有幾勁? 盤點大灣區內4F世界級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