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10
有无想过穿古装出街?年轻的中国汉服爱好者们现在经常这样做,香港就有年轻人成立“汉服香港”组织,希望将汉服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服承载着汉民族传承2,000多年的工艺和美学,虽然本身没有被列入非遗,但其布料、刺绣、饰品却涵盖了几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传统服饰产生影响。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倡议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中国汉服日”,以保留、传承准确的汉文化,获得不少年轻人支持。
布料刺绣饰品 都是文化遗产
汉服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古装,对款式(形制)、材质、穿搭方式等有一定要求,承载了汉民族传承2,000多年的工艺、美学和礼仪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汉服按朝代不同,有唐制、宋制、明制等区别,蕴藏了几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料可能涉及蚕丝织造、传统棉纺织、缂丝织造、香云纱染整技艺、蜀锦、云锦等非遗工艺;刺绣可能来自苏绣、湘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美的头饰则可能应用了花丝镶嵌、北京绢花、南京绒花等非遗工艺,香包、扇子、梳篦等小物件亦可能隐藏着非遗传承。

近年来,中国兴起“汉服热”,年轻人正成为传承汉服文化的主力。企业查询平台“企查查”数据显示 ,2019年,内地新增了900家汉服相关企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3月,中国共有超过2,100家汉服相关企业。大量的汉服相关企业出现,反映市场有需求,从而引来更多人,尤其年轻人的关注。
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新湘表示,目前汉服文化推广没有官方“背书”,宣传力度有限,仍缺乏社会普遍认同及支持,建议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中国汉服日,以完整保留、传承准确的汉文化。如何在融入时代的同时保有汉服的传统,在商业化、销售和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成为议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