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05/2022
北京故宫,被视为中国古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大作」,这是八种工艺的统称,是600年故宫延续生命力的建筑「密码」。不过随着现代社会建筑技术发展,这些传统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一旦失传,故宫古建筑在修缮时能否保持历史原貌,就成了一个问题。2016年,故宫启动专项,用2年时间成功培训出100多名「八大作」工匠,解决传承危机。
甚么是故宫「八大作」?
「八大作」,即「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分別指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棚架等)、土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窗户等)这8项,又称「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其下可细分出几百项不同工艺,从材料到手工,都有严格规定,是故宫古建筑营造最重要的部分,於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历600年风雨,故宫古建筑仍能保持原貌,「八大作」工匠代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功不可没。不过,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这些传统建筑工艺,在生活中的需求愈来愈少,比如搭材作,过去用木头和麻绳搭棚架,现在用钢管和螺丝;裱糊作,过去家家户户都要用纸张裱糊窗户和房顶,现在的新建筑早已没有这项需求。
需求减少,人才流失,上一代工匠老去,新一代却后继乏人,「八大作」也曾面临失传危机。一旦失传,对於故宫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必定产生重大影响。
故宫首创专项 培养「八大作」工匠
2015年,故宫开创性提出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概念,將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结合在一起,希望打造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新一代范本。
2016年,故宫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以养心殿修缮为契机,由古建筑专家带队,培训一批传承「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工艺的工匠。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霽翔表示,希望「重新组建故宫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立古建筑修缮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经过两年多培训,共有116名工匠通过考核,当中19位资深工匠获故宫聘用,参与养心殿百年大修工程。
同时,故宫於2020年推出《八大作》纪录短片,希望令更多人了解这些古老工艺,以及故宫600年来的营造修缮之道。
延伸阅读:坚固青砖撑起千年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