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6-07
撰文︰黄皓颐
关于香港街道的有趣故事中,要数乌龙之最的,相信非位于中环半山的列拿士地台莫属。为什么?因为其英文名称被指是错得非常离谱。
同样是英文译名“出事”的,还有令人傻傻分不清的“女王”和“皇后”,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半山列拿士地台翻译英文出错 原是“Alexander”字母全都倒转

若你到访中环半山的列拿士地台,看到其英文街名的名牌,一定会忍俊不禁,甚至会嘲讽翻译者的英文水平。
翻查资料,最普遍的说法是,列拿士地台英文名“Rednaxela Terrace”中,其实Rednaxela是倒调了的Alexander,估计是纪念一位名为Alexander(亚历山大)的名人。
由于香港早期的街道都是先有英文名称,再交由官员翻译成中文,所以估计当时负责翻译的官员,是习惯了中文书写由右至左的写法,因而错误地将“Alexander”写成“Rednexela”。结果这个乌龙英文名称就一直流传至今了。
女王和皇后英文翻译都是Queen 原为纪念女王误译成皇后
有关香港街道英文名称的乌龙事,又岂止一宗?
考考大家,港岛区的皇后大道、域多利皇后街,究竟为了纪念女王还是皇后?
不论是皇后大道或域多利皇后街,都是纪念当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不过,女王和皇后的英文同样是Queen,在当年华人都未有女王的概念,因而将原本意思的女王大道,误译为皇后大道。于是,一切有关Queen的中文译名都成为了“皇后”。
好像1896年港英政府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不单铸造了女王铜像,又将原本的皇家广场改名为“皇后像广像”。
“女王变皇后”,中英文译名的乌龙事,一直未有更正;皇后大道、域多利皇后街、皇后像广场的名称也就沿用至今,也就成为一段令港人不禁莞尔的集体回忆。
延伸阅读:香港“名不副实”街名知多少 铜锣湾山路不在铜锣湾?|香港街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