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25
《送院途中》是港产片中比较少见的救护员题材,并以救护员为切入点,真实揭露香港方方面面的现状,例如移民、教育、职场、医疗等,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社会现象。救护车每天穿梭在城市之中,但车上的救护员却像是隐形的人,鲜有受到大众关注。
电影通过急救事件展现了救护员的工作日常,在高压和快速的工作环境下,救护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坚持埋头实干 古天乐演绎深情救护员爸爸
“一个饭盒分开三次吃”是救护员的常态,他们每天匆忙奔向城市的各个角落。这群一直在治愈他人创伤的人,反而很难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

入行多年的马志业(古天乐 饰)一直是“两条柴”,与入行仅仅六年的王维(游学修 饰)同级。马志业强调自己不喜欢职场游戏,不懂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一直没有晋升。他热爱且享受在前线救死扶伤,坚持救人至上的理念,“埋头实干”为工作挨到五劳七伤。当年的同僚(林保怡 饰)也早已经晋升为上司,马志业一开始拒绝了上司为他谋求升职机会的建议,后来为了移民不得不答应参与消防日活动以求晋升。
在岳父岳母的劝说下,马志业艰难作出移民的抉择,为让女儿Bonnie(苏悦弦 饰)获得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但女儿不愿离开香港,马志业自己也因为腰伤不获移民批准,陷入移民与否的矛盾之中。电影借腰伤这个情节也反映香港公立医疗的问题。
从追求“被看见”到回归初心 游学修在历练中挣扎成长
王维一直追随的石骏辉(朱栢康 饰)精通职场游戏规则,擅长经营人际关系。王维也懂得写好报告和索求锦旗的对于升职的重要性,以力求用职业上的成就来证明自身意义和价值。而他搏升职的执念来自家人对自己的不认可,某种程度上是对家人轻视的反击。于是“被看见”就成为了他的职业衡量标准。

王维一开始虽然被名利和升职蒙蔽双眼,但在与救护经验丰富的马志业合作之后,他慢慢认清自己的真心,重新定义做救护员的初衷,明白攀附和晋升并非真正追求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王维对跟随一个真正佩服的前辈学习的执念,以及重新建立职业衡量标准的过程。
与死神赛跑中看救护员新旧思维的碰撞
救护员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又一条生命。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同僚之间默契而紧密的合作。于是电影除了描写个人经历和矛盾之外,亦展现两代人之间新旧工作思维的碰撞,为故事情节增添张力。

原本应该代表封建死板的中年角色(马志业),在各种救护场合都懂得随机应变,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解决突发事件。相反,而原来应该代表灵活的年轻角色(王维)在面对危机时却显得比较拘谨,认为工作程序要依照规矩办事。这个对立的角色塑造不仅让人物更加立体,亦让观众感受到与死神抢生命的艰难和压力。探讨两代救护员之间的理念冲突和矛盾为全片奠定紧张的剧情基础和气氛。
观众不但会在电影中感受到救护员工作的真实一面,也能看到大环境下小个体的挣扎和矛盾。《送院途中》还用不少篇幅探讨香港近年的移民潮,在这个时代洪流中深刻叩问:当离开和留下成为一道选择题,最重要的是看清初心,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