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15
邓稼先一生为中国军事建设奉献,但他设计原子弹和参与研发氢弹所得的奖金,原来只有20元人民币(约24元港币),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就是与他亲如兄弟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听到他亲口说出这数字都难以相信。当然,邓稼先和那个时代很多科学家一样,奖金对他们一点不重要,因为再多的金钱也难与中国军事和科技事业相提并论。
邓稼先与杨振宁亲如兄弟
邓稼先在中国军事史上举足轻重,而说到邓稼先,总要提及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原来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既是安徽同乡,抗战前又同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相交多年。也因如此,邓稼先和比他年长两岁的杨振宁自小是亲密伙伴,在中学和西南联大物理系又为同门师兄弟。后来两人先后赴美留学,还曾同住一屋。杨振宁的文章曾提到,他和邓稼先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不过这两位天才横溢的物理学家,学成后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杨振宁留在美国继续钻研学术,30多岁就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蜚声中外。而邓稼先则放弃在美国可以得到的名与利,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第9天起程回国效力,之后更为强大中国军事,隐姓埋名研发核武器。
邓稼先学成离开美国后,与杨振宁一直没见面,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联络。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报纸刊出中情局掌握的中国科研人员名单,杨振宁也是从名单的英文译名中,猜出其中一个是邓稼先。
邓稼先文革曾遭批斗
他们再重聚已是1971年。那一年顶着诺贝尔奖光环、已加入美国籍的杨振宁,以“全美华人协会”创始人身份访问中国,接待的外事人员请他列出想会见的亲友,结果杨振宁除了自己父亲外,第一位要见的就是邓稼先。
此际中国正值文革,恐怖之风席卷全国,在大西北的核武器实验基地未能幸免,大批科研人员遭到迫害,更有专家惨被活活打死。有留学美国背景的邓稼先,也被打成“潜回新中国的美帝特务”,加上不巧两次核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反派”就上纲上线,把邓稼先带到“学习班”批斗,誓要将之除掉。就在这危急时刻,杨振宁要见邓稼先,中央下令把他召回北京,这位功勋科学家才得到解救。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晚年曾说:“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她还说:“其实,无意之中他(杨振宁)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确实,邓稼先一走,“学习班”就散了,其他受批斗的科学家也得救了。
不久后邓稼先和杨振宁终于在北京相聚,两人畅谈着往事和最新国际情况,但就是不提原子弹。直到离北京转赴上海前,杨振宁终于问邓稼先:“我听说有美国人曾经参与研制中国的原子弹,这是真的吗?”杨振宁指的美国人,是曾参加研发美国原子弹的女物理学家寒春。她和丈夫都是美国人,1948年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但她并没参与中国核武工程。尽管如此,由于原子涉及国家机密,邓稼先没立即回答,随即向上级请示,最终由总理周恩来拍板:照事实告诉杨振宁。
邓稼先为国家无怨无悔
邓稼先于是在信上写着:“中国的原子弹全部是由中国人研制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这封信马上送到上海,杨振宁在上海市官员的晚宴上收到这封信,看完激动得泪流满面。
此后杨振宁多次访问中国,致力于中美交流,而邓稼先亦逐渐恢复工作,并于文革结束后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两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见面畅叙友情。
1979年一次核试意外,邓稼先坚持到爆心检查未有被引爆的氢弹,身体受到辐射,之后在1985年确诊直肠癌,病情已无法挽回。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阶段,杨振宁两度从美国赶到北京探望,两人谈了许多话,其中一番对话后来广为传煤所报道。
在该次见面中,邓稼先对杨振宁说:“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 杨振宁闻言后问他,为国家研制“两弹”获得了多少奖金?邓稼先举起两只手指笑着说:“20块。”看到杨振宁不敢相信,在旁的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即严肃地说:“这是真的,原子弹10块(约12港元),氢弹10块(约12港元),一共20块钱(约24港元)。”
这答案对杨振宁来说,相信是不小的震憾。
延伸阅读 :“娃娃博士”设计原子弹 邓稼先壮大中国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