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核武 邓稼先只拿20元奖金

编辑︰许可

  邓稼先一生为中国军事建设奉献,但他设计原子弹和参与研发氢弹所得的奖金,原来只有20元人民币(约24元港币),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就是与他亲如兄弟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听到他亲口说出这数字都难以相信。当然,邓稼先和那个时代很多科学家一样,奖金对他们一点不重要,因为再多的金钱也难与中国军事和科技事业相提并论。 

邓稼先与杨振宁亲如兄弟 

  邓稼先在中国军事史上举足轻重,而说到邓稼先,总要提及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原来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既是安徽同乡,抗战前又同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相交多年。也因如此,邓稼先和比他年长两岁的杨振宁自小是亲密伙伴,在中学和西南联大物理系又为同门师兄弟。后来两人先后赴美留学,还曾同住一屋。杨振宁的文章曾提到,他和邓稼先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这是杨振宁(左)和邓稼先(中)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合影。照片右边的是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他在前一年与邓稼先结伴从上海乘船到美国。(网上图片)

  不过这两位天才横溢的物理学家,学成后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杨振宁留在美国继续钻研学术,30多岁就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蜚声中外。而邓稼先则放弃在美国可以得到的名与利,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第9天起程回国效力,之后更为强大中国军事,隐姓埋名研发核武器。

  邓稼先学成离开美国后,与杨振宁一直没见面,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联络。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报纸刊出中情局掌握的中国科研人员名单,杨振宁也是从名单的英文译名中,猜出其中一个是邓稼先。 

邓稼先文革曾遭批斗 

  他们再重聚已是1971年。那一年顶着诺贝尔奖光环、已加入美国籍的杨振宁,以“全美华人协会”创始人身份访问中国,接待的外事人员请他列出想会见的亲友,结果杨振宁除了自己父亲外,第一位要见的就是邓稼先。

  此际中国正值文革,恐怖之风席卷全国,在大西北的核武器实验基地未能幸免,大批科研人员遭到迫害,更有专家惨被活活打死。有留学美国背景的邓稼先,也被打成“潜回新中国的美帝特务”,加上不巧两次核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反派”就上纲上线,把邓稼先带到“学习班”批斗,誓要将之除掉。就在这危急时刻,杨振宁要见邓稼先,中央下令把他召回北京,这位功勋科学家才得到解救。

中国从试爆原子弹到试爆氢弹,只用了两年8个月,比美、俄、英、法都要快,邓稼先功不可没。图为以往在香港览出的第一颗空投原子弹(左)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图片来源:中新社)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晚年曾说:“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她还说:“其实,无意之中他(杨振宁)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确实,邓稼先一走,“学习班”就散了,其他受批斗的科学家也得救了。

  不久后邓稼先和杨振宁终于在北京相聚,两人畅谈着往事和最新国际情况,但就是不提原子弹。直到离北京转赴上海前,杨振宁终于问邓稼先:“我听说有美国人曾经参与研制中国的原子弹,这是真的吗?”杨振宁指的美国人,是曾参加研发美国原子弹的女物理学家寒春。她和丈夫都是美国人,1948年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但她并没参与中国核武工程。尽管如此,由于原子涉及国家机密,邓稼先没立即回答,随即向上级请示,最终由总理周恩来拍板:照事实告诉杨振宁。

邓稼先为国家无怨无悔 

  邓稼先于是在信上写着:“中国的原子弹全部是由中国人研制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这封信马上送到上海,杨振宁在上海市官员的晚宴上收到这封信,看完激动得泪流满面。

  此后杨振宁多次访问中国,致力于中美交流,而邓稼先亦逐渐恢复工作,并于文革结束后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两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见面畅叙友情。

1986年,杨振宁专程从美国赶到北京探望邓稼先,还留下两人最后的合影。那时的邓稼先已十分虚弱,只有62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得多。(网上图片)

  1979年一次核试意外,邓稼先坚持到爆心检查未有被引爆的氢弹,身体受到辐射,之后在1985年确诊直肠癌,病情已无法挽回。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阶段,杨振宁两度从美国赶到北京探望,两人谈了许多话,其中一番对话后来广为传煤所报道。

  在该次见面中,邓稼先对杨振宁说:“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 杨振宁闻言后问他,为国家研制“两弹”获得了多少奖金?邓稼先举起两只手指笑着说:“20块。”看到杨振宁不敢相信,在旁的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即严肃地说:“这是真的,原子弹10块(约12港元),氢弹10块(约12港元),一共20块钱(约24港元)。”

  这答案对杨振宁来说,相信是不小的震憾。

  延伸阅读 :“娃娃博士”设计原子弹 邓稼先壮大中国军事力量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相关每周主题

“娃娃博士”设计原子弹 邓稼先壮大中国军事力量

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中国为何必须研制原子弹?

两弹元勋郭永怀遇空难 生命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机密数据

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中国首颗原子弹为什么叫“邱小姐”?

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金庸与原子弹有交集?

研发核武 邓稼先只拿20元奖金

烧毁留美十年研究心血 两弹元勋郭永怀只为回国

时代英雄

朱光亚是核武“众帅之帅” 原子弹首爆时他为何不在观测站?

杰出名人

吴传玉是谁?他是新中国奥运第一人

创新先锋

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如何用好作品讲中国故事?

小城大事

烈士纪念日|科技考古追寻尘封历史 文少卿:让无名烈士变有名

运动健儿

2:22
巴黎残奥WH2级单打亚军陈浩源

轮羽二哥」陈浩源再闯残奥 勇夺银牌突破个人成绩

影视巨星

李宇春

李宇春《超级女声》出道做歌手 为何红足20年?

编辑推荐
2:11

180万件|文物最多的中国博物馆

812个博物馆|中国博物馆最多的城市

1:49

85%|北京故宫由“禁地”到网红博物馆的开放之路

2:36
代中国-故宫博物院由博物馆变身当代中国跨界潮流文创中心

故宫博物院 由博物馆变身当代中国跨界潮流文创中心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开幕 主打高科技互动保育体验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交通75年 从“基本靠走”到复兴号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如何成为“基建狂魔”?

2:1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非凡75年·政经篇|书写奇迹 持续超越 中国经济走过怎样历程?

3:09

非凡75年·政经篇|中国的脱贫奇迹

2:59

非凡75年·政经篇|新中国外交75年 从“一边倒”到“大国外交”

2:56

非凡75年·政经篇|“一国两制”如何保障港澳繁荣稳定?

北京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单纯认为天下平等和谐 只是浪漫情怀

时间与爱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真爱永不褪色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历史学者普遍强调“中国”与“四方”之别

1989年1月14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首次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