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用“中国神药”改变世界

编辑︰许可
撰文︰思明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她从古典中医文献中找到线索,研发出对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千万人的性命,改变了世界。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海外,也没有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有着什么的故事?

屠呦呦出身名门望族 名字取自《诗经》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名门望族。她名字取自《诗经》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当中的“苹”,就是蒿草。或许从那一刻起,屠呦呦已注定与草药有不解之缘。

  屠呦呦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6岁时,她染上肺结核,被迫暂缓学业两年,而这段经历也萌起了屠呦呦对医药学的兴趣。她的脑中闪起了一个想法:“医药学的作用很神奇,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助更多人。”

屠呦呦出生望族,这是她11岁时和母亲的合照;这也是现在能找到屠呦呦的最早照片。(网上图片)

  不过屠呦呦和很多科学家不同,她中学阶段并非学霸。她入读的效实中学至今保留着一份成绩单,该校一位老师说,从成绩单看来,屠呦呦的学习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所以她后来能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还是有点“爆冷”。

  屠呦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药研究所工作,并接受了两年半中医培训。该研究所1969年接下了“523项目”任务,展开中草药抗疟疾的研发;当时正值文革,很多老专家“靠边站”,有中西医背景、科研功力扎实的屠呦呦遂被委以重任,担任组长,开始一生对抗疟的研究。

屠呦呦寻找青蒿素道路一波三折

  其实当时已经有“氯喹”等治疗疟疾的药物,但因为疟原虫出现抗药性,令药物失效,东南亚多地疫情失控,正处于战火中的越南情况尤为惨烈,战争双方因疟疾造成的伤亡人数,竟然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

  为此,时任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国施援,找出对付抗药性疟疾的方法。中国领导人答应请求,决定全展开相关研究;由于项目始于1967年5月23日,所以就称为“523项目”。

  延伸阅读:屠呦呦:此生执着青蒿素

屠呦呦科研功力扎实,她成为中草药抗疟课题组组长时,只有39岁。图为屠呦呦年轻时当实习研究员期间的照片。(网上图片)

  接下重任,屠呦呦和团队查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又寻访民间药方,终于筛选出200多种中药,并从中锁定了青蒿。

  虽然青蒿很快被确定下来,但由于初时团队利以水煎或乙醇来提取青蒿素,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如何取得突破?屠呦呦决定“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为了工作有突破,她只能牺牲家庭。

  1971年的一天,屠呦呦读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当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句语,大意是把青蒿用水浸泡,再榨汁服用。

  她突然醒悟到,或许是青蒿中的成分不耐高温,影响药效。于她和团队决定调整方案,以低沸点的乙醚来提最青蒿素。

为验证药物安全 屠呦呦冒险亲自试药

   那时研究条件简陋,团队只能以7口老百姓用的水缸来盛载乙醚做实验;没有通风系统,也没防护设备,化学品发出刺鼻的气味令人头晕眼花,有人出现流鼻血、皮肤过敏,而屠呦呦更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大家为了工作,已顾不得许多。

  几经努力,团队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实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屠呦呦说。

  191次实验提取的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首选抗疟药物。图为中年时期的屠呦呦进行实验的照片。(网上图片)

  此后青蒿素展开临床试验,为了验证药物安全无忧,屠呦呦决定亲自试药,“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监控下,进行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副作用。

  此后青蒿素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临床试用,屠呦呦的团队在1977年发表论文,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开始在各地大规模推广。

  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该组织《疟疾实况报道》称,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礼物

  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以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

  2011年,为抗疟默默耕耘了40多年的屠呦呦,得到了世界的肯定。那一年她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到了2015年10月,她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成为首位拿下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2015年12月,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她又说:“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另外,说起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还会记得当时曾掀起一阵“三无科学家”的争议。“三无”指的是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海外,也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与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背景很不同。特别是最后的一点,有人就奇怪为什么屠呦呦能得到世界最顶尖奖项,却连国内的院士都没评上呢?

  诚然,“三无”有着历史背景和其他原因,三言两言难以说得清楚。但重要是,屠呦呦对这些“虚名”毫不在乎,她竞竞业业,继续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继续对抗疟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而且,“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2025年4月,屠呦呦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延伸阅读:为中国核武隐姓埋名17年 王淦昌错过诺贝尔奖

根据资料,屠呦呦是第三位因抗疟而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野菜充饥 算盘计数据 彭士禄逆境研发核潜艇

2022-03-04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游历内地香港掀热潮 “甲亢哥”到底是谁?

2025-04-08

运动健儿

香港剑击蔡俊彦

走出低潮当上世界冠军 香港剑击蔡俊彦如何开创历史?

2025-07-31

影视巨星

舒淇凭《女孩》夺最佳导演!徐静蕾吴君如也从影后踏上导演路

2025-11-04

时代英雄

国产战机一战成名 怀缅“歼-10之父”宋文骢

2025-05-23

杰出名人

巢湘玲 参加“抗战史上最伟大抢救”的香港女战士

2025-09-04

创新先锋

清华火神队

机械人“国足”世界杯夺冠 清华火神队到底是何方神圣?

2025-07-29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游历内地香港掀热潮 “甲亢哥”到底是谁?

2025-04-08

运动健儿

香港剑击蔡俊彦

走出低潮当上世界冠军 香港剑击蔡俊彦如何开创历史?

2025-07-31

影视巨星

舒淇凭《女孩》夺最佳导演!徐静蕾吴君如也从影后踏上导演路

2025-11-04

时代英雄

国产战机一战成名 怀缅“歼-10之父”宋文骢

2025-05-23

杰出名人

巢湘玲 参加“抗战史上最伟大抢救”的香港女战士

2025-09-04

创新先锋

清华火神队

机械人“国足”世界杯夺冠 清华火神队到底是何方神圣?

2025-07-29
编辑推荐

数说非遗|旗袍流行源于女性意识觉醒?10个数字读懂中式长衫发展

2025-10-13
许绍雄

许绍雄逝世|家世显赫驾Benz上班 《使徒行者》欢喜哥成经典回忆

2025-10-28
2:14

为什么台风叫“风球”、“挂波”?原来与香港天气历史有关

2021-05-20
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城市

跃动湾区|跟着全运会 一站式打卡广东五城 |趣闻篇

2025-10-28

跃动湾区|全运会公路单车赛跨越粤港澳 三地通关怎么办?|趣闻篇

2025-10-30

跃动湾区|十五运会 或是他们的告别赛|全运会人物篇

2025-11-05
2:58
十五运会场馆

跃动湾区|全运会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 设施如何升级?|场馆篇

2025-09-23
全运会超级“黑科技”

跃动湾区|全运会超级“黑科技” 场馆变有“脑”兼大玩元宇宙|趣闻篇

2025-10-21
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城市

跃动湾区|跟着全运会 一站式打卡广东五城 |趣闻篇

2025-10-28

跃动湾区|全运会公路单车赛跨越粤港澳 三地通关怎么办?|趣闻篇

2025-10-30

跃动湾区|十五运会 或是他们的告别赛|全运会人物篇

2025-11-05
2:58
十五运会场馆

跃动湾区|全运会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 设施如何升级?|场馆篇

2025-09-23
全运会超级“黑科技”

跃动湾区|全运会超级“黑科技” 场馆变有“脑”兼大玩元宇宙|趣闻篇

2025-10-21
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城市

跃动湾区|跟着全运会 一站式打卡广东五城 |趣闻篇

2025-10-28
3:22

抗战胜利80周年|3000热血华侨回国 守护抗战生命线

2025-08-28
2:34

抗战胜利80周年|秘密大营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脱险?

2025-08-25
2:58

抗战胜利80周年|文化守护:故宫“国宝”大迁徙

2025-08-15
2:26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2025-09-30
2:37
抗日战争

系列专题|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战胜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战火重创 如何重获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战胜利80周年|国际友人援手 拉贝保护25万中国人

2025-08-29
3:22

抗战胜利80周年|3000热血华侨回国 守护抗战生命线

2025-08-28
2:34

抗战胜利80周年|秘密大营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脱险?

2025-08-25
2:58

抗战胜利80周年|文化守护:故宫“国宝”大迁徙

2025-08-15
2:26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2025-09-30
2:37
抗日战争

系列专题|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战胜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战火重创 如何重获新生?

2025-09-01
许绍雄

许绍雄逝世|家世显赫驾Benz上班 《使徒行者》欢喜哥成经典回忆

2025-10-28
《赌侠1999》刘德华及张家辉、张家辉《証人》、《激战》

张家辉由搞笑“化骨龙”到七料影帝 《激战》钢条拳手Look成热话

2025-10-25
编辑之选

范勇鹏谈欧洲困局 宜解决3大问题 不做美国附庸

2025-11-01
金灿荣

金灿荣谈世界6大乱象 内外交战 政权更迭 经济难起

2025-10-31
编辑之选

范勇鹏:欧洲政商拟借中欧合作 对冲美国压力

2025-10-30
立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有三候,《逸週书·时训解》:“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海中的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就变成大蛤了。

  立冬还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农民认为,唯有顺应“冬藏”的天道,透过食补滋养精气...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