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1/05/2024
每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茶”还拥有什么别的称呼呢?
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列举了古人对“茶”的5种称呼:“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音同‘假’),三曰蔎(音同‘设’),四曰茗,五曰荈(音同‘喘’)。”
茶,在唐代以前,大多写作“荼”,意为“苦茶”,最早见于《诗经》,如《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槚,指楸树或茶树。《尔雅·释木》中这样解释,“槚,苦荼。”晋代郭璞作进一步注释,“叶可煑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蔎,本指香草,代指有香气的茶。
茗,本指较晚摘取的茶,也指茶树的嫩芽,后成为茶的雅称,沿用至今。
荈,指茶的老叶或粗茶。南朝梁时期的字典《玉篇》中这样解释,“荈,茶叶老者。”
古代以品茶为雅事,历代文人赋予好茶的雅号更多不胜数。
如唐代杜牧《题茶山》的“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元代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的“一碗和香吸碧霞”。
另有云华、仙芽、玉爪、先春、金叶、不夜侯、清风使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