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為筆演繹《水圖》 高難度水下舞蹈如何煉成?

撰文︰言寺

  如果要畫水,你會怎麼畫?大約800年前,南宋畫家馬遠創作出《水圖》,用12种方法,畫出水的不同形態和意境,此幅名作此前在香港故宮展出。而內地有舞蹈團隊,就以《水圖》為靈感創作出高難度的水下舞蹈,整個過程充滿挑戰。

《水圖》導演郭吉勇沉迷水下世界

水下舞蹈難度超高,《水圖》其中一名舞者任敏就表示,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水下保持睜開眼睛的狀態。(網上圖片)

  水下舞蹈《水圖》由女演員任敏、王西及青年舞者陳添演繹。舞蹈團隊從古畫中選取8個部分,運用水下巨型捲軸概念,營造舞者在畫卷上翩翩起舞的效果。

  用舞蹈呈現古畫的構思並不難,難在如何實行。為了保證效果,從場地到布景到舞蹈動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都堅持一絲不苟,甚至連拍攝場地的泳池都是經過多番的研究才選定在青島的,水下拍攝人員的能力也是全國頂尖。

《水圖》使用的室內攝影棚水池,溫度恆定在32℃,保證舞者可以連續8至10個小時在水中工作。(網上圖片)

  導演郭吉勇有不少水下舞蹈的拍攝經驗,此前在網絡上爆火的《洛神水賦》也出自他的手筆。本次舞蹈中,郭吉勇在布景方面花了不少心思:特別訂製了長15米、寬8米的巨型畫卷作為布景,又用絲帶編織出靈動的水中世界,再用藍色紗幔來模擬水紋形態,郭吉勇表示「希望以全新的視角,呈現出賞心悅目的壯美圖景」。

導演郭吉勇沉迷水下世界,平時喜歡潛水,這為他水下拍攝的工作打下了基礎。最近備受歡迎的兩個水下舞蹈《洛神水賦》和《水圖》都出自其手筆。(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水圖》舞蹈演員身背鉛塊 每天下水8小時

  《水圖》畫面中,3位舞者身姿翩翩,將畫幅中水的姿態表演得淋漓盡致;但畫面背後,拍攝過程經歷重重困難。

  在節目籌備階段,原定為5位舞者共同下水演繹,但到了編排之際,兩位成員突然退出,餘下的舞蹈演員只能在有限時間內重新排舞。而以往的水舞作品更多是單人舞或雙人舞形式,3人起舞意味着需要超高的配合度以默契度。

三人起舞的場面講求一致性,非常考驗舞者的默契。圖為《水圖》中的「雲生滄海」, 3位舞者合舞形成浪峰向前、後浪緊推之勢。(影片截圖)

  雖然任敏、王西、陳添都是舞蹈專業出身,但3人的水下齊舞卻從來沒有嘗試過。其中一位舞者陳添指出:「這個過程還是挺困難的,需要克服水的阻力,同時還得跳整齊。」

  3人需要先在陸地上練好動作,然後再下水進行實際練習,此時時間只剩下1個多月,充滿挑戰。而真正的拍攝時間更只有3天,舞者們不得不每天下水至少8小時。

  為了完美呈現古畫情景,在拍攝「曉日烘山」畫面時,舞者每次下水都要憋氣至少3分鐘,還要緊緊抱作一團,不能散開。最辛苦的是,舞者們要身綁重達10多斤的鉛塊保持一致的水平高度,一個動作拍攝幾十次,才成就出驚艷的畫面,一點也不容易。

《水圖》水下舞蹈 用創意激活傳統文化

  名畫《水圖》畫出了水的12種形態,而水下舞則以舞為筆,勾畫出不一樣的水中世界。《水圖》舞蹈因此登上央視節目《詩畫中國》,而且大獲好評。

色彩配搭、布景、服裝都非常唯美,可見整個拍攝在細節上花了不少心思。(影片截圖)

  從此前的《洛神水賦》到《水圖》,導演郭吉勇一直努力為傳統文藝作品找新出口,此次將數百年前的古畫用創意的方法帶到大眾眼前,足以看到導演在傳承中國文化上的努力和決心,正如他在社交平台所說:「我們讓南宋名畫《水圖》在水下活過來了。」

  延伸閱讀:馬遠《水圖》解讀: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治沙之路|六位老漢 三代傳承 甘肅「八步沙」荒漠變綠洲

背籃網球少年 14歲走出大山奪冠軍 每天揮拍7000次

新興行業|00後做建模師:賦予元宇宙旺盛生命力

登頂珠峰最年輕港人 曾朗傑:最愛「大地在腳下」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