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華盛頓別把「降低對華關稅」當政治籌碼

  連日來,美國高官頻繁就降低對華關稅問題發聲。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日前表示,由於消費價格飆升,美國政府正仔細研究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商品所加征的關稅,「上屆政府實施的一些關稅沒有戰略性,反而提高了美國人的成本」。在此之前,美國財長耶倫和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都放出口風:為了降低通脹率,考慮降低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

中美關係|美國加征關稅 導致美國國內物價更高

  通脹高企是美方這一系列表態的一個現實背景。美國3月份通脹率同比飆升至8.5%,創下1981年12月以來新高,而且這一數字已連續6個月超過6%,遠高於美聯儲設定的2%的平均目標。而取消關稅將是緩解通脹壓力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之一,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上個月發表的報告,取消特朗普時代的一系列關稅,包括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可以降低美國通貨膨脹率1.3個百分點。

  延伸閱讀:中美關係|這不是人權之爭 而是霸權與反霸權之爭

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不但影響到實體經濟,連帶股市都應為企業利潤下滑而受到影響,美國民眾財富因而縮水。(圖片來源:AP)

  事實上,耶倫在去年就表示過,對每年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達25%的關稅「確實導致美國國內物價更高」,她本人也不止一次放風要「考慮降低關稅」,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也曾經提出「再掛鈎」。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希望取消或降低關稅的呼聲愈來愈高,不僅是受到直接衝擊的商業團體,連一些當初支持關稅戰的共和黨議員也「倒戈」,轉而表示可以考慮取消部分關稅。

  華盛頓在對華關稅問題上出現了鬆動,一定程度上是理性態度的回歸。但不難看出,這個態度轉變仍然是不明確的,更是不徹底的。在有關「降低對華關稅」的討論中,華盛頓著眼的是自行車和服裝等「非戰略性商品」,這有兩層含義:一是美國對華關稅戰確實是搬起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二是對晶片等高技術產品依然延續了對華「卡脖子」的思路,其對華打壓的大方向沒有變化。

  延伸閱讀:自由主義民主制度危機

中美關係|所謂解決中美貿易逆差 關稅並不奏效

  如果說,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拜登政府接盤後則想順便再撈一把。華盛頓很擅長空手套白狼,它反復「放風」考慮降低關稅,卻就是遲遲不行動,而一些美國輿論在跟着敲邊鼓,暗示通過降低部分「非戰略性商品」的關稅來與中國進行某種「政治交換」,說穿了就是政治敲詐。換句話說,華盛頓霸道慣了,總想通過讓別人為其錯誤買單的方式,來解決自己一手釀成的問題。

美國希望將關稅作為武器,一方面改善所謂的中美貿易逆差,同一時間是希望部分美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美國,提升美國的就業率和產出利潤,但現實並沒有出現。(圖片來源:AP)

  中美貿易摩擦至今已持續4年,顯而易見的結果是:中國不僅沒有屈服於美方極限施壓,而且有效應對了貿易戰帶來的挑戰。過去4年間,中國進出口資料節節攀升,2021年進出口額突破6萬億美元,對美貿易額也同比增長近三成,達到7,55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連華盛頓的許多政客也不得不承認,美方對華增加的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了,而特朗普當初所宣稱的包括「逆差」問題在內的諸多目標,最終也沒有實現。

  我們還是要強調,美方單方面加征關稅,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不利於中美也不利於世界。在當前通脹持續走高、全球經濟復蘇面臨挑戰的形勢下,美方應該做的不是反復放風試探中國,而是儘快取消全部對華加征關稅。想把「降低對華關稅」當政治籌碼,華盛頓無疑是打錯了算盤,這既左右不了中國,也幫助不了美國。

(原文轉載自26/04/2022環球網)

中澳關係|希望坎培拉早日找回「對華理性」

G7再次跳出表演鬧劇

中歐關係|動盪世界 中歐可提供更多穩定因素

讓墜機的悲痛 化為捍衛安全的力量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