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手真扒手:掱

  正常人只有兩隻手,三隻手我們就叫做「扒手」,即小偷的意思,原來真有其字:「掱」(音:扒)。 

  正常人只有左右手,是「正常的手、掩護的手」 ,第三隻手代表「偷竊之手」,即為扒手,是貼身的小偷。我們常寫的「扒手」,其實正寫是「掱手」。

  掱這個字音近「巴」。「巴」本意為「附着」、「黏着」的意思,扒手一般喜歡黏在人背後或身邊,一有機會就把手伸進人的衣物中進行偷竊。「掱手」也就是手多多,擅自拿別人東西的意思了。

直立的人:矗

  香港地小人多,商業中心區大廈「矗立」,高聳入雲,「矗立」的「矗」(音:速),就是由三個「直」字組成的常用三疊字,表示筆直。

  有趣的是,「矗立」現代用來指大廈或物件,可古代,用來形容人,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矗立」一詞出自宋·秦觀《遊湯泉記》:「自定山轉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亙二百里,迅馳而矗立,妬危而恬壯,分秀而取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飛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

三車齊響:轟

   三車聚在一起成會是甚麼場景?「轟」,就是指很多車子一同發出的聲音,如轟隆轟隆,形容巨大的響聲。

   《說文》:「轟,羣車聲也。从三車。」我們平常會用轟隆轟隆,原來另一個四字詞也有趣,那就是「轟轟闐闐。」《文選.左太沖〈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劉良注:「轟轟闐闐,車馬聲。」

   「轟」又有衝擊的意思。金代元好問〈遊承天懸泉〉:「并州之山水所洑,駭浪幾轟山石裂。」元代關漢卿《閨怨佳人...

源自中國的「丼」

  在日式料理中,大家應該見過「日式蒲汁鰻魚丼」、「日式照燒雞排丼」等食物名稱,別以為這個「丼」字是日本字,原來源自中國。

  早在宋朝的《集韻》已有記載,「丼」是一個象聲詞,音dam2,意思是拋一塊石頭入落井裏所發出的聲音。

  例如:「那個女仔靚到丼一聲!」「那個男孩丼咗個玩具落水!」簡單而言,就是投擲物件入水中的聲音。

  在日本,這個字的發音和用法則完全不同。日文發音為「噹」,是蓋飯的意思。它又可以表示用來作裝飯的大...

盆菜,還是盤菜?

  近年,香港人喜歡在節日裏吃盆菜。盆菜的特色就是用一個大盆子,將不同的餸菜一層一層鋪在盆子裏,愈名貴菜式愈放在最上層。一大個盆菜,足夠一家人食用,但如果換成「盤子」,問題就大了,為甚麼呢?

  盆菜是廣東人的菜式,將不同的菜式一層一層的鋪在盤子裏,盆子就像洗臉盆的盆子那般大,所以足夠一家人食用。

  至於盤子呢?就是淺底的器皿,比碟子大一些。北方人常常把碟子說成盤子,一盤菜也就是一碟菜。因此將「盆菜」改成「盤菜」,就一定不足夠一家人食用了。 

  「盆」與「盤」廣州話同音,普通話卻不同音,...

相關標籤

空寥寥

  當看到空間甚麼都沒有,或陳設少得很時,你可能會說:「這間房空撩撩的,甚麼都沒有。」廣東人形容空間沒甚麼擺設,會說「空撩撩」。   這個字其實正確的寫法是「空寥寥」。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寥寥者,空也。俗讀寥,若醋餾魚之餾。」這個字在古代已經出現,徐鉉(916-991)及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本中,「寥」是「廫」的篆形及別字,解作空渺、空虛、空曠,如西漢神仙人物傳記《列仙傳·安期先生》載琊阜千歲老人的故事,作者就用「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來形容無所事事或空虛...

數罟不入洿池

  香港人好喜歡到離島遊玩,南丫島是當中熱門勝地之一。其中,很多人行的路線,就有從榕樹灣走到索罟灣了。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索罟灣的「罟」字,也是一個比較少冷僻的字呢?

  「罟」(音:古),是網的總稱,可以是捕魚或捕鳥的網。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罔謂之罟。」疏證:「此罔魚及鳥獸之通名。」

  「罟」也可解作法網。《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罟」作為動詞的話,意思就有撈起的意思,如「我拿杓子將麵罟起來。」

  孟子有一句名句:「數...

十個又字夠重複:又双叒叕

   凡是一些重複又重複的事情,我們會用上「無限重複」等字,但網絡上最新的說法是「又双叒叕」,稀奇古怪,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又双叒叕」,讀音為「又、雙、若、絕」。

   「又和雙」比較易理解,意思是重覆和一對。

  「叒」(音:若)原是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名稱。 《說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叕」(音:絕),聯、綴的意思。《說文》:「叕,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將十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