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剛看古文明國家──中國印度伊朗的獨特性

編輯︰黃皓頤

  中國是一個有獨特社會傳統的,不曾間斷的文明體。這個文明體不但具有3,000年來許多朝代的歷史記載和大量各種門類的書籍,它也包括眾多民族長期融合的過程以及儒釋道三家並存而且趨於一致的普通中國人的世界觀。

中國具獨特文字和超穩定的社會結構

  這個文明體還表現在統一的書寫系統上。在當今世界,漢字是唯一仍在使用的非拼音文字;今天一個中國中學生既可以讀懂《史記》與《漢書》,也能臨摹東晉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

  2,000多年來,不只是文字保持了連續性,中國的社會結構也大致如此。朝代的更迭多數是反覆循環而不是劇烈的變革。這種連續性被一些學者稱為「超穩定結構」。

  延伸閱讀:張信剛看中國古文明 儒道佛思想最具代表性

印度經濟和社會秩序皆由宗教主宰

印度文明經歷過多次不同形態後,其經濟和社會秩序仍然是由宗教信仰來決定的。(圖片來源:Getty)

  印度次大陸的早期文明是5,000年前已經頗為成熟的印度河谷古代文明;創造這個文明的是什麼人,目前還不清楚。今天人們說到印度文明,指的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公元前13至10世紀)後書寫的許多梵文吠陀經(Sanskrit-Vedas)所代表的婆羅門文化(如輪迴的概念和種姓制度),以及之後出現的有悖於婆羅門文化的耆那教與佛教;當然也包括再後來從長期興盛的佛教汲取長處並經過蛻變而生的新婆羅門教,即今日所稱的印度教。

  所以印度文明的時間跨度包括雅利安人到來後的吠陀時代、佛教初盛的孔雀王朝時代、以貴霜與笈多王朝為代表的印度文明黃金時代、中亞穆斯林入侵後的德里蘇丹國時代與莫臥兒王朝時代、歐洲人佔支配地位的殖民時代,以及20世紀中葉獨立後的多語言、多族裔、多宗教的印度共和國時代。

  印度文明經歷過幾次不同的形態,但印度社會的基本特點未曾改變:印度的經濟與社會秩序主要是由宗教信仰所決定,換言之,印度一直是一個宗教社會。

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構建文明黃金時代

伊朗的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教徒都會到清真寺祈禱及敬拜真主。(圖片來源:Getty)

  古代幾個波斯王朝的領土大小有異。然而毫無疑問,波斯文明圈要比今日伊朗的國土大很多。

  最早的波斯思想家瑣羅亞斯德大約公元前12至10世紀(有人認為是公元前8至7世紀)時生活於伊朗高原的東部。他創立的二元論宇宙觀後來形成瑣羅亞斯德教,將早期過游牧生活的雅利安人的信仰與道德相結合。瑣羅亞斯德教初期的許多敘事文字與祈禱文都用阿維斯塔(Avesta)字母書寫,幾個世紀以後被編纂成一部名為《阿維斯塔》的經書。《阿維斯塔》與印度雅利安人的梵文吠陀經有許多相似之處(譬如種姓制度)。這是因為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和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在血緣與語言上同源,而二者在時間上相距也不大。

  瑣羅亞斯德教中「救世主」的概念傳入地中海地區後,對猶太教與基督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波斯人的光明之神——密特拉——廣為人知,後來被羅馬人視作太陽神而列入眾神榜,備受崇拜。公元2世紀時波斯人摩尼創立的摩尼教(明教),在亞非兩大洲廣泛流傳了約1,000年。

  延伸閱讀:張信剛教授分享:文明的激盪—歷史觀點與未來展望

  公元7世紀中期,波斯薩珊帝國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大多數波斯人轉奉伊斯蘭教。阿拔斯帝國時期(8至13世紀)波斯人受到重視;眾多波斯裔的學者和官員積極投身致力於伊斯蘭文明的發展。他們在行政、法律、哲學、醫學、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以及音樂和詩歌等方面,參與構建了伊斯蘭文明的黃金時代。中古世紀的伊斯蘭文明,應該說是「波斯與阿拉伯的伊斯蘭文明」。(六之二)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張信剛《區域國別研究學刊(第2輯)》,標題經編輯整理)

從書寫文字可以窺見中國的文明發展,最初由黃河文明華夏族先民發明創製,其字體經歷長久改進和演變,由商朝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小篆,再發展至漢朝的隸書、草書和楷書,至唐代的正楷,也就是今天我們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圖片來源:Getty)

張信剛展望現代化之路──中國文明篇

張信剛看21世紀現代化 科技創新大勢所趨

張信剛看中國古文明 儒道佛思想最具代表性

張信剛難忘阿勒泰圖瓦人的神奇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