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人才吸納 當年今日首次招考公務員

撰文︰華思齊

  中國自古沿用科舉選賢任能,然而新中國一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94年,才恢復公開招考制度招聘公務員。

改革開放 鄧小平提出改革組織人事制度

  1949年,新中國在內憂外患下成立,初時主要透過國家分配,從各機關吸納大中專畢業生、從軍隊調任、或從社會挑選符合條件的人當公務員。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要打破框框,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及人事制度。

  在此指導思想下,80年代改革開放,內地開啟了有關公務員招聘制度改革,就公務員的招考及填補空缺的形式立法。1989年,國家人事部首次在深圳和哈爾濱兩地作試點,為6個部門公開招考公務員。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後提出改革幹部人事制度,中央遂於1984年着手研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即《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前身),1989年以試點形式舉行公務員公開招考。(網上圖片)

由靠分配到靠能力 改革開放首次公開招考公務員

  經過多年準備,國務院在1993年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內地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1994年7月30日,國家人事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將首次以公開招考的方式取錄公務員,哄動全國。

  以往國家招考公務員,未有法律規管,要入職不是靠分配,就靠關係、靠推薦,缺乏公開性,如今單憑考試取得「鐵飯碗」資格,老百姓都覺得難以想像。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高考恢復 學生勤儉珍惜機會

1977年內地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後學生拼命讀書努力考上大學,早期大學畢業後可獲分配工作,到國家機關任職,考上大學、從事公務員,意味改變脫貧命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公開招考 多方面考核公務員人才

  發布會後幾日,當局共接獲逾萬宗相關查詢,揭示人民對政策改革的強烈渴望。1994年今日(8月14日),首屆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報名正式在北京月壇體育館舉行,傳媒更以「中國第一考」、「萬人趕考公務員」報道有關新聞。

  國家人事部前常務副部長程連昌表示,在靠推薦的年代,部門所吸納的人才未必符合職位需要,影響部門效率;改革開放後實行公開招考,求職者需過五關斬六將,先後經筆試及面試遴選,考核多方面能力,各部門對新入職人員的滿意度高達98%。90年代初,每個職位平均有36、7人爭奪,近年競爭愈見激烈,幾乎每5、60人才有1人獲得取錄。

改革開放後,中國於1994年首次全面公開招考公務員。近年公務員入職競爭愈趨激烈。以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共有逾140萬人爭奪24,000個職位,平均58人爭一職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才強國戰略 實現改革開放小康社會

  由包分配到靠推薦,靠關係到靠能力,公務員招聘見證改革開放40年社會變遷。千禧年之後,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透過培育和善用人才興國,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並將公務員團隊分為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部分,透過入職及出國培訓,提升專業水平。

  2007年,人才強國戰略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和黨的十七大報告;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更將人才強國戰略,與科學教育、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並列實現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足證人才發展的重要。

市井娛樂邁向國際 雜技成中國文化大使

看鄧小平名言 回顧其睿智遠見

改革開放鄧小平「8‧18講話」 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

改革開放|第一個合法個體商戶 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