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大樹君」 用街頭實驗傳遞社會溫度

撰文︰紀小婷

  中國有句諺語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為了吸引觀眾,很多媒體或社交平台總是習慣傳播負面消息但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和B站上都有帳號,專門拍攝影片的「大樹君」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街頭實驗用影片傳播正面內容,讓好事也能「傳千里」。 影片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大受歡迎,「大樹君」這個帳號不但成為一名街頭實驗KOL,更成為很多網友心目中的正能量發送地點。

傳媒人變KOL 善用新聞熱點做街頭實驗

  一個學生在路上被霸凌,身邊的人是不是視若無睹?一位渾身是汗的農民搭上地鐵,其他乘客願不願意讓座?一位老人在街頭希望要一杯熱水,有沒有商舖樂意提供援手?這些都是「大樹君」街頭實驗的主題。他們假扮成路人進行街頭實驗並全程拍攝,真實地反映人們在種種情境中的態度和行為。 

  憑着這些街頭實驗,「大樹君」海外內社交平台上獲得了很大關注。目前,他們在TikTokYouTube上的訂閱者已經超過800萬。 

 「大樹君」的創始人是山東的兩個80——單鑫和郭梁。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後的一通敘舊電話讓他們一拍即合,在家鄉青島開啟了創業之路 

KOL頻道「大樹君」由兩位85後單鑫(左)和郭梁(右)創立,他們進行各種各樣的街頭實驗,並將短片放上網絡。(網上圖片)

  起初,兩人做的是傳統宣傳片,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青島市場小、資源少,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他們當時經常會觀看YouTube,不少內容他們都很喜歡看,這種自己創作影片的方式,在內地的影片市場還不太發達於是就有了借YouTube,拍攝短片分享主題的想法。  

  從20159月發首條短片到今天,兩人成績並非一蹴而就,中間經歷了很多努力 

  比如,「大樹君」小有名氣之後,網上就出現了抄襲和模仿的視頻,其中有些更是用更高級的設備來製作但單鑫和郭梁覺得,做得好不在於設備和製作,重要的是創意和編導思維。 

圖為KOL「大樹君」進行的其中一項街頭實驗,測試一個日本人在南京街頭問路(因為南京大屠殺的緣故,很多人認為南京人對日本人很反感),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網上圖片)

  單鑫和郭梁大學時讀的是電視編導,在傳統媒體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因此他們總是能從微博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上找到最有話題性的題材,再圍繞這些題材去設計街頭實驗。而這種對熱門話題的把握和敏感,並非人人複製得來。 

  靠着專業素養和自身努力,「大樹君」用了5年時間,從草根自媒體成長為備受關注的網紅 

  延伸閱讀:俄羅斯小夥變身網紅 用直播推廣中國農村  

網民評價:街頭實驗比刻意宣傳更具說服力

  這幾年來,網上也有人故意拍些負面街頭實驗來博取關注,但「大樹君」在進行街頭實驗的過程中,愈來愈體會到「人情並不冷漠,而是你自己不願意把心打開」所以一直堅持用短片打開觀眾的心,傳播正能量的內容和信息。 

  在一個街頭實驗中,一位農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地鐵坐在地上。路人看到了,就不斷示意他坐到座位上來當中有老人青年也有兒童。當農民工表示自己做農活身上不乾淨,想把座位留給上班族時,有路人跟他說:大家都不容易,我們都是平等的,你該坐就 

  另一個街頭實驗中,兩個學生當街欺凌中性打扮的同學,嘲笑她「不男不女。路過的人紛紛伸出援手,有人則「教導」兩個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你們要尊重別人;還有人給被霸凌的同學留下電話,讓她遇到困難就向自己求助。

圖為KOL「大樹君」進行的其中一項街頭實驗,測試如果目睹有人被欺凌,路人作何反應。(圖片來源:大樹君@微博)

  有內地網民評價的真實反應比刻意的正面報道更有說服力。YouTube一位外國觀眾表示:街頭普通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的溫暖,短片改變了自己對中國的印象。 

  如今,「大樹君」團隊已經從起初的2個人擴大到8,兩個創始人希望將來在更多城市建立團隊,把「大樹君」做成一個KOL品牌,更好地傳播溫暖正能量。正如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希望大樹愈長愈高,世界愈來愈好。

東方神獸「動起來」 讓中國文化走出博物館

英國攝影師踏遍神州 記錄中國旅遊風采

中國第一位手語律師唐帥 專為聾啞人士辯護

俄羅斯小夥變身網紅 用直播推廣中國農村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