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 每日一文物|王羲之《雨後帖》(宋摹本)

行書雨後帖(宋臨摹本)

王羲之(303–361)

北宋至南宋初 (約十至十二世紀)

紙本墨筆冊頁

從此帖的墨色濃淡變化觀察,與運筆的啟收、頓挫轉折的徐疾和用力相吻合,無勾摹痕迹,因此判斷此帖應是古臨本,書寫年代在北宋至南宋紹興以前。(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王羲之於後世享有「書聖」之譽,其書法被視為典範,書家亦多臨仿及演繹。王羲之真迹今已不存,只剩後世臨摹本及刻本,《雨後帖》即是其中一件珍貴的宋人臨寫本。

  專家鑒定認為此帖並非王羲之親書原迹,依據有三:一是此帖上清代以前的鈐印中除「紹興」外皆不真。書法確有沉雄古雅之氣,但與《姨母》、《喪亂》諸帖和《蘭亭序》對比相去甚遠。二是從用紙分析,紙為深褐色帶有細橫簾紋的竹紙。而竹紙在晉代是沒有的。三是晉代的書寫工具是實心筆,行筆時筆毫開叉而經常出現賊毫,然《雨後帖》則用兼毫筆,筆劃既軟又肥,字距之間筆勢連帶而出現牽絲,無一筆賊毫出現,因此不應為晉時所書。

  此作除保留底本細節外,或加入了書者的個人書風,筆畫更為豐腴。作品經宋高宗內府收藏,鈐「紹興」內府印。元、明兩代又得鑑賞家鄧文原、董其昌及鄒之麟題跋,深藏於民間。

  《雨後帖》因有「貞觀」、「世南」鑑藏印及「禹民」題名,推測約在明末清初後逐漸引起注意。該帖於清初為吳其貞《書畫記》等著錄,後與謝安《中郎帖》裱於同冊。二帖後入乾隆內府,錄於《石渠寶笈》,《雨後帖》因此成為乾隆秘篋中一件重要的王羲之法書珍藏。1920 年代,二帖被攜至長春偽滿皇宮,後經薛中夫捐贈,歸藏故宮博物院。

  觀賞指南: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8——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當代中國-暢遊故宮-米芾行書研山銘卷

香港故宮 每日一文物|行書研山銘卷

香港故宮 每日一文物|畫琺瑯八棱提梁壺

香港故宮|你不知道的5個趣味知識

0:33

香港故宮 每日一文物|獅子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