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潮流新發展 在《與時代共舞》看中國新動向

   《與時代共舞》 將中國的最新潮流、社會現象及各行各業的年青人奮鬥歷史呈現,讓大眾重新感受中國發展現況,並從不同範疇看中國新動向。

《與時代共舞》第一集:便利生活

  十六年前美國人李睿來到中國當英文教師,剛到上海機場就顛覆了他對這個東方大國的印象。

《與時代共舞》第二集:刷臉支付

  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不過在國內,沒手機錢包才是萬萬不能,坐車掃二維碼,外出買東西也是用手機,市民任蔓野:「我差不多兩年沒有拿現金,一分錢也沒有。」

《與時代共舞》第三集:網紅

  中國互聯網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歷史,目前是全球擁有最多網民的國家,隨着視頻網和直播平台誕生,網紅應運而生,目前全國網紅經濟規模高達兩萬億元人民幣。

《與時代共舞》第四集:打造王者

  他們是內地網絡紅人,網絡提供一個平台讓普通人都有可能迅速成為明星。張大奕是內地網絡店舖的紅人,有一千多萬粉絲,「其實網紅就是意見領袖,其實就是的,意見領袖好聽一點,大家覺得網紅難聽一點,所以就叫網紅。」

《與時代共舞》第五集:英國海歸男

  玩具可以打印、飾物可以打印,3D打印創意無限,在英國回流的楊漾就是第一批將這項科技帶來中國的人。

《與時代共舞》第六集:北京中關村

  80年代北京中關村只是一條靠售賣硬件的電子街,到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它鄰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聚集不少人才和資源。

《與時代共舞》第七集:中國創客

  深圳創客節展示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等一系列新技術,中國創客從小眾開始走向大眾。

《與時代共舞》第八集:回流創業

  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現在海歸回來創業的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作用。」

《與時代共舞》第九集:小小禮儀班

  坐姿要端正,拿刀叉要手勢正確,她年紀輕輕已很注重儀態。

《與時代共舞》第十集:另類補習班

  嘟嘟今年6歲,去年開始在這裏上堂,他今日上物理堂,自己設計一盞三色燈。

《與時代共舞》第十一集:洋高考

  捱過殘酷的高考,上海這班高三學生終於放暑假,「每日每夜都在刷卷子,就為了等這一天結束。」他們是初中舊同學,部分人早已轉跑道,考外國的公開試,「我們班級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要出國,的確就是早晚吧。」

《與時代共舞》第十二集:摩登農民

  「我每周都來一次,可信,沒有農藥。」位於北京的這個有機菜市集,不但蔬菜新鮮,連賣菜的都是社會的「新鮮人」。

《與時代共舞》第十三集:農家樂

  浙江余村離杭州一個多小時車程,是國家 4A級旅遊景區。四十年前的余村,原本是一個貧困村,它是如何擺脫貧窮的呢?

《與時代共舞》第十四集:我的民宿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內地居民不可以出國旅行,城市人選擇去鄉村度假,大批民宿應運而生。

《與時代共舞》第十五集:農業飛手

  王靜賀家住江蘇省徐州,大專讀機器製造,四年前,他甘願從城市來到新疆農村創業,專門用無人機在農田噴農藥,因為覺得科技農業有商機。

《與時代共舞》第十六集:工廠打工仔

  廣東省東莞一帶,仍然工廠林立。夏小東來自安徽合肥,離鄉別井去東莞打工。夏小東選擇做藍領工人,他覺得比較適合自己。「因為去一些大城市發展的話,前景是比較好,另外的話,對自己也是一個挑戰。我喜歡這邊的氣候和一些工作的同事。」

《與時代共舞》第十七集:美食外賣員

  一機在手,通行全國,想吃東西,按一個鍵中西美食都送到你家門。

《與時代共舞》第十八集:快遞員的夢

  快遞員李康:「現在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我是快遞員李康,這一片都是我們的到達貨,是來自全國各地到深圳的,裝車以後,我們就可以去派送了。」時間就是金錢,每日上午八點半,李康都會回到深圳鹽田的快遞總部,收集和整理屬於他負責地區的快遞貨物,之後就開始送貨。

《與時代共舞》第十九集:造車記

  1958年中國第一部輛國產小轎車「東風」牌面世,毛澤東親自題字。六十多年過去,中國的造車技術大大提高,有些自主品牌甚至遠銷國外。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集:大巴出口記

  為實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在全國被廣泛使用,深圳市的巴士已經全部轉為電動車,電動的士的比例亦超過99%。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一集:未來交通網絡

  很多大城市都要面對交通擠塞,「我們的定位就是要打造立體交通,來解決城市的擁堵。」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二集:步步為營

  一直以來國內馬路如虎口,人車互不相讓,這種現象被形容為「中國或過馬路」,為了減少交通意外,杭州是率先強制「車讓人」的大城市之一,駕駛者在斑馬線不讓人要罰一百元人民幣,兼扣三分。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三集:港珠澳口岸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成為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它的建設速度,亦令它成為舉世觸目的工程。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四集:火眼實驗室

  新冠病毒年初在武漢爆發,初期最缺乏的是核酸檢測能力,「火眼實驗室」提供了解決方案,每日檢測量過萬,對遏止疫情擴散起關鍵作用。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五集:小小試劑盒

  一個小小試劑盒,卻是抗疫大功臣,有了它可以快速檢驗出新冠肺炎病毒,隔著多種試劑盒獲批量產之後,疫情慢慢得到控制。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六集:高鐵的奇迹

  中國高鐵截至2019年,總長度突破3.5萬公里,成為世界第一。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七集:建築新美學

  購物血拼,順道逛逛這座文物古蹟,感受歷史風情,之後地鐵或巴士隨你坐回家。這個以商辦為主的綜合性項目,除了包括辦公大樓和商場,更保留了五棟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當中包括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教堂。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八集:天津圖書館

  你拍照,我又拍照。人人來到天津濱海圖書館都會「打卡」,這裡被譽為「中國最美圖書館」,更曾經被《時代》雜誌評選為最值得參觀的景點。

《與時代共舞》第二十九集:旅遊APP

  2019年中國出境旅遊市場規模,高達1.55億人次,不過以前中國人較少去旅行,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急速發展,不少人有能力出國旅遊,近年中國人在旅遊的花費高達一千多億美元。「以前七天要走三個國家,現在年輕的一代覺得應該要放慢腳步,可能七天只走一個國家。」這個趨勢亦推動Emily創立了手機應用程式,向國內年輕人介紹國外小眾旅遊地點,同時,讓外國人看到「新中國式旅遊」。

《與時代共舞》第三十集:智慧城市

  停車,知道哪裡有位置;逛完街,又可以快速找到車;還書,有機器人幫忙分門別類,這是一座智慧之城。

《與時代共舞》第三十二集:機械人餐廳

  在順德有一間餐廳,面積二千平方米,一到食飯時間就人頭湧湧,服務員卻沒幾個,點菜、烹飪、支付不需要和人接觸就做得到。機械人大廚,個個都「快靚正」。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三集:人才回流

  21世紀是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全球爭奪人才,近十年,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流,在不同領域報效國家。他是內地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四集:小商品王國

  位於浙江省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小商品琳琅滿目,如果在每間舖頭停留三分鐘,每天逛八個小時的話,要逛完這裡七萬多間商舖,都要超過一年。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五集:淘寶村

  近十年,內地「淘寶村」發展迅速,總數達五千多條,分佈在28個省市自治區,義烏和廣州是最集中的兩個城市。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六集:城中村變遷

  改革開放之初,大量民工由農村湧到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城中村成為他們的落腳點。隨著經濟發展,城市面貌更新,有些城中村被清拆,有些就保育下來。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七集:華強北初創人

  電腦底板、手機、攝影器材,各種電子零件,抑或最新最潮的電子產品,你說得出,就有人幫你「砌」得到。華強北有電子第一街稱號,甚至有「一米櫃台走出億萬富翁」的人傳說。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八集:垃圾革命

  收拾好舊書、舊衣服,在手機程式點幾個按鈕就有人上門回收。垃圾分類的新規定令「上門回收」成為上海的新興行業。

《與時代共舞》 第三十九集:霧霾

  經常聽人說「眼不見為乾淨」,但空氣如果不潔淨的話,不去看也會聞得到。內地改革開放後,工業、城鎮快速發展,近十年,中國亦成為全球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集:單身的日子

  據統計,中國單身人口達2.6億,差不多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單身。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一集:中國式相親

  現在中國各地都有舉辦這類型的交友相親活動。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公布的資料,全國結婚率逐年遞減,由2013年的千分之9.9降到2019年的千分之6.6。隨着社會發展遲婚、不婚的現象現在越來越普遍。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二集:婚姻大夫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對婚姻的承諾,不過現實往往是合久必分。「我甚麼都比外面的第三者好,我的先生為甚麼要跟我提離婚呢?」明麗是婚姻諮詢師,每日都在網上電台開咪,解答網民的婚姻難題。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三集:生與不生

  生兒子也好,生女兒也好,生多少個才足夠?杭州家長 Helen:「我們這一代有些堅決不生二胎,但也有生了二胎的,看國家會不會出甚麼新的政策,畢竟還是跟著國家走,總是沒錯的。」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四集:共享經濟

  大街小巷,人人都拿著電話,和國內叫充電寶的充電器。充電寶公司行政總裁萬里:「購物也好或者娛樂也好,全是在手機上實現。有些人要電量高才有安全感,當電源線一拔出來的那一刻,很多人的憂慮、焦慮就開始了。」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五集:報刊亭

  梁小紅在北京賣報紙超過25年,見證中國報業四分之一世紀的興衰起跌。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六集:5G新科技人才

  無人駕駛的汽車,建立智慧城市,在5G時代,通通不是夢。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七集:無人機的應用

  這日,廣東省雲浮市有一場消防演習,主角不是消防員,而是一個無人駕駛飛行器,它背後有平台指揮,可以多架合作,一起滅火。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八集:空中城市不是夢

  這不是未來的場景,這種無人駕駛飛行器已經在廣州珠江試飛多次,「空中城市」不是夢。

《與時代共舞》 第四十九集:直播現商機

  直播帶貨已經成為內地人最熱衷的購物方式,被稱為「帶貨女王」的薇婭,有3800萬粉絲,今年「雙十一」預售活動,她一天在直播間的銷售額超過53億人民幣。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集:虛擬偶像

  不需要出眾的外形,不用多才多藝,只需要一部電話、一把聲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偶像。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一集:無限可能性

  35歲的Dada來自廣州,是一個視頻博主,有三百萬粉絲,近年短視頻在國內發展迅速,她抓住機會和一家自媒體公司合作,一炮而紅,還有廣告商主動叩門。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二集:從華強北到粵海街道

  從以「山寨」起家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到集中上百家上市公司的粵海街道,再次顯現「深圳速度」的威力。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三集:咖啡

  一杯三十至四十元人民幣的咖啡,在內地經濟未起飛時,實在是一種奢侈。這間國際連鎖咖啡店在1999年在北京國貿開了中國第一間店。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四集:馬拉松

  王允飛是遼寧丹東人,大學二年級時在大連跑了第一次馬拉松,一跑就上癮。畢業後來到北京工作,繼續他的馬拉松之旅。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五集:中國運動員

  她獲得四面奧運金牌,她是「跳水皇后」郭晶晶。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六集:藝術

  在北京老區隆福寺,這裡是八十後收藏家林瀚和太太雷宛螢開辦的第二間當代美術館。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七集:電影光影

  現實和光影交錯,看電影曾經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導演向凱:「看一場電影比過年還要快樂。」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八集:示範城市

  深圳特區成立40年取得佳績,中央政府提出新要求:十五年後深圳要成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與時代共舞》 第五十九集:美好生活

  中國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各行各業不同階層的人與時代共舞,追求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與時代共舞》 第六十集:未來暢想

  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國發力得更早更快,各行各業對未來各有期盼,從事傳統行業的人,希望未來科技帶來改變。

1:51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合成澱粉 糧食可以無中生有?

中秋旅遊火爆 內地市場恢復疫前9成水平

1:54

中國教育「雙減」 課外補習班轉型引熱議

深圳放寬入境 集中隔離可縮減至7天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國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動支付不必登記個人資料?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