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 形容人生,我们会写“百味人生”,不过,“百味”可以说是由“五味”混合出来的,所以亦有人会说“五味杂陈”。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是舌尖上最直接的体验。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与努力,如参加运动比赛前付出的准备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觉,如跟相爱的人组织家庭、新生命的来临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与磨难,面对失败、困难、病痛、死别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动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兴奋莫明的...
歇后语:外甥打灯笼 “外甥打灯笼”这歇后语的谜底有两个,其中“照旧”较广为人知,另一个你又知是什么吗? 据说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与一名卖艺者比武,不小心打伤了对方,后来发现那人原来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临死前,叫儿子挑灯笼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于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后封他的儿子为官。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了皇帝,就让外甥挑起灯笼,宣...
“㓥白鹤”同饮酒有关? 当有人喝醉酒呕吐时,广东话会称为“㓥白鹤”,为什么呕吐跟“白鹤”有关? 喝酒过量以致肠胃不适,呕吐是自然不过的反应,但广东人则以“㓥白鹤”来形容,原来这是来自普通话“汤白喝”的谐音。 北方有些地方称酒为汤。天气寒冷时,饮酒要用热水温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温度。如《水浒传》中林冲在风雪中夜宿山神庙一段:“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另外,在《红楼梦·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大步槛过”与天神有关? 在传统中国民间社会当中,有很多习俗及俗语会带有迷信的色彩。 在广东话俗语当中,有一句俗语叫作大步槛过,当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槛过”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难时,幸运地躲过灾难或顺利渡过难关,与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槛”,即门槛的意思,是古代中国建筑门框下的横木条或石条,在实际功能上有防风、防水、防火、稳固结构基础等,而在民间信仰上则有避邪挡灾作用。 古人相信门槛是由天神掌管,践踏门槛就是对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鲜为人知? 每逢有关行山客在水塘或者石涧遭遇意外的新闻,总能听到一句“欺山莫欺水”的说话,到底为何水会比山更危险呢? 所谓的“欺山莫欺水”表面意思看就是欺负山也不要欺负水。 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山在明处,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只要多加小心,谨慎行事,这些潜在的危险都能比较容易避开。 水则不一样,很多水域深不见底,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再强大坚硬的东西在水面前什么都不是,一旦出现事故,连躲藏...
“阿崩”的歇后语有几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箫来,会有什么效果?答案就是口会漏风,一定未如理想了。 于是,就有“阿崩吹箫,嘥声坏气”的歇后语,形容人白费功夫,最终没有结果。 不过,也有人说歇后语是“阿崩吹箫,离晒大谱”,因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箫来跟不上曲谱的节奏,会偏“离”曲谱,就变成“离谱”了。 “阿崩叫狗”又为何会“愈叫愈走”?这是因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发音不准而造成的。阿崩其实是...
歇后语“老王卖瓜” 下一句是什么? “老王卖瓜”,或称作“王婆卖瓜”,歇后语是“自卖自夸”,即是自己夸奖自己所卖的东西。 这句说话来自一个宋朝时期的民间传说。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称为王婆(本是男儿,因说话多而被称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时期因边境战乱频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继续其老本行:卖瓜。 他种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来自家乡一带的哈密瓜(当时称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并未见过哈...
剃人头者 人亦剃其头 “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帮人剃头的人,最终也会被人剃头。这句话指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句话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明朝灭亡,满清入关,清廷下剃头令,命令所有汉人必须跟满清习俗剃头,并将后面的头发束成长辫子,当时便有“剃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 有人便为此作了一首《剃头歌》:“闻道头堪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有传这首歌的作者,是明...
唔使问阿贵 “唔使问阿贵”,究竟谁是阿贵? “唔使问阿贵”,表示事情已很清楚明显,没有必要再向他人求证了。例如,某人在工作上态度积极,野心勃勃的样子,唔使问阿贵,他一定想升职了。又例如,某人平时总是严肃非常,不苟言笑,今天突然笑容满脸,唔使问阿贵,他一定遇到大喜事了。 “唔使问阿贵”有肯定的语气,偏偏这个俗语的由来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没法...
食碗面 反碗底 中国人对于“碗”有很多象征意义,例如饱腹、生活、财富等等;同时对于碗的处理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外文化不同,往往也会引申出截然不同的有趣含意。 日式料理蛋包饭的做法,是先把炒好的炒饭放进碗内,再把碗口连同炒饭向碟一反﹐饭便会整齐地放到碟上,然后再在饭面淋上蛋。不过,把碗口向下,碗的底部向上这个动作,在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中,是无礼的举动。因为只有拜祭先人时,人们才会把拜祭先人的饭盛进碗中,再倒转碗把饭倒出来。 广东话俗语“食碗面,反碗底”...
猪笼入水 祝福人家“猪笼入水”,意思是财源广进,赚到盆满钵满!古人喜欢把生活的寻常之物,加以发挥应用于情感表达上,往往生动有力。 古时的中国,农民以竹编成网状的猪笼,每一个猪笼放一头猪,然后把猪抬到市场。由于猪笼四边呈网状﹐而网的形状颇大,猪被网卡住﹐在笼中动弹不得,农夫抬猪时也稍为轻鬆。 “猪笼入水”体现民间丰富的想像力,把猪笼扔入水中,水便从四方八面涌入笼,水为“财”,就像财富从四方八面涌进来,喻意赚到盆满钵满,财源...
摸门钉 中国古时的城门、庙宇和大宅极具气派,门前会嵌上整齐排列、凸起的门钉。“门钉”背后有不同的历史趣味故事。 在春秋时期,《墨子·备城门》记载:“门扇薄植,皆凿半尺,一寸一涿弋,弋长二寸,见一寸,相去七寸,厚涂之以备火”。涿弋(即门钉)是古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大小、排列有序,并涂上一层厚泥土防火。门钉由最初防卫之用,其后古代北方的妇女摸城门或庙宇的门钉,祈求好运、求子(因“钉”与表示子嗣的“丁”同音...
刀仔锯大树 “刀仔锯大树”这句话在70年代后期的香港,唱至街知巷闻。那时候电视台播出一出青春偶像戏,型男美女再结合都市历险的紧张元素,风靡一时。 剧集主题曲其中一段:“成就要靠际遇,世界满佈妙事,应该闯闯世面 ,莫迟疑。望下花花世面, 好多新鲜怪事,一把刀仔可以锯大树。” 看似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如一张小刀怎可以锯断大树粗大的树干?但在满佈妙事的世界,新鲜怪事亦会出现。“刀仔锯大树”反映了香港当年充满机遇的美好环境。 “刀仔锯大树”...
放飞机 “你呢个飞机友,成日放飞机,迟早无人同你做朋友!”,究竟“飞机”与“不信守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飞机友是经常放飞机的人,他们喜欢失约,例如答应出席某个聚会后,却没有现身,有的连解释也没有,甚至不会事先通知,害得别人白等一场。 “放飞机”亦指人没有守信用。这个俗语的由来难以追究,有说是因为本港曾经有一场飞行表演因天气和机件故障等问题,多次改期后最终取消。 同样有趣的是,古人对失约的行为也...
阿茂整饼 无嗰样整嗰样 阿茂整饼,无嗰样整嗰样!这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多此一举,不但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不过,阿茂整饼的原意其实不是这样的。 广东话俗语说某人“阿茂整饼”﹐意思是真是累人累事。 例如﹐有的政治人物不会体恤民情,推出的政策往往事倍功半,浪费公帑,难怪市民批评他经常“阿茂整饼”! 阿茂是否真有其人﹐已不得而知。 有传广州曾有一名出色的做饼师傅(也有指是点心师傅)名叫阿茂,店舖生意很好。勤力的阿茂见到那些饼食快将售完,...
留番拜山先讲 遇上讨厌的人向自己喋喋不休,话题乏味﹐耳朵受罪的时候﹐可能会严肃地向他说:“你这么多话题,不如留番拜山先讲吧”,警告他立即闭嘴! 广东话俗语“留番拜山先讲”强而有力地中断别人的谈话,当然不是真的相约拜山时再讨论,而是不会再有机会谈论下去。至于“拜山”是指清明节和重阳节扫墓,孝子儿孙表达对祖先的敬重,笃行纯孝,慎终追远。中国人很少拿祖先的事情来开玩话。所以,这俗语多少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运用时要特别留意。 另外,有说“...
隔夜油炸鬼 “油炸鬼”一词源自南宋奸臣秦桧害死忠臣岳飞后﹐民间以麵团放进滚油狠狠炸熟,代表把秦桧夫妇杀死。然而,广东话“隔夜油炸鬼”却是与这份爱国情怀无关。 广东话“隔夜油炸鬼”,是与广东人对美食的高要求有关。 即炸即食的油炸鬼鬆脆可口,但存放了一夜之后,因为吸收了水气,油炸鬼变软和“油淋淋”﹐不再可口。 于是,“隔夜油炸鬼”是形容某人没有朝气,做起事来死气沉沉,就像“没有火气”的油炸鬼一样,失去没朝气活力;这个词亦可形容某人没有脾气,但当中带有...
食过夜粥 今天,若有人说你“食过夜粥㖞”,并非说你真的宵夜时常常吃粥,而是对你加以赞赏! 广东话以“食过夜粥”形容学习武术的人,而习武人士大多身手敏捷,以此比喻人身手不错。 不过,也不一定只是指武术极为精湛的人,例如“看你身手敏捷,刚才在公司的周年表演中还表演翻筋斗,应该是食过下夜粥了”。 当然,此处所讲的,也不限于中国武术,各国的武艺都包括在内。例如某人曾学习泰拳或跆拳道,亦可...
十月芥菜 若要选一种与民间俗语“最有关连”的蔬菜,芥菜必定榜上有名。广东话有“十月芥菜”﹐台湾俗语还有“六月芥菜”和“十二月芥菜”,总对是结合了芥菜成长和民间丰富的想像力。 味苦带甘的芥菜是港人的常吃蔬菜,分为大叶芥菜和包心芥菜等种类。 大致而言,农曆10月芥菜陆续长出花心,这时仍未能收割,但展现了芥菜的生命力。广东话取芥菜长花心为“起心”,比喻少女情窦初开。往时粤语长片中的爱情故事,很多时也用“十月芥菜”含蓄地指女主角对男主角有意,而不直接表达出来,与当年较保守...
呃鬼食豆腐 “看你平常走路也会喘气,现在竟然说自己单人匹马制服了10名持刀大汉,真是呃鬼食豆腐﹐揾鬼信!”形容别人编了一个大谎话,离谱至极,根本没有人会相信,正是广东话俗语——“呃鬼食豆腐”的意思。究竟“鬼”与“豆腐”有什么关系呢? “呃鬼食豆腐”由于多是口传,这个俗语已难以确定起源,民间亦出现不同的鬼故事以作解释。一句俗语的来源有不同的版本,正是广东话俗语的一大特色。 这里也说一些鬼故事。话说孟兰节时,有一名生性吝啬的人以鸭和豆腐祭鬼。鸭是贵价的菜式,豆腐价钱平是低档货。用来拜祭鬼魂的食品不会回收食用,但那人竟然把鸭取回...
三分颜色上大红 我们骂人“三分颜色上大红”时,往往脸露凶恶的目的,究竟,数字与颜色有什么关系呢? 香港是中西合璧的大都会,本港女性结緍除了披上白緍纱,也会穿大红裙褂。 大红色有喜气洋洋的感觉,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很受喜爱。古时,在布料染上大红需要一定数量的染料﹐没有足够的染料,颜色便会过浅,更完全不能表达喜庆的感觉。 广东话里面的“三分颜色上大红”这句歇后语,便表达了只有三分(即不足够)的染...
每日一词 “三月里扇扇子”下一句是什么? 说到春天,有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呢? 农历三月,大地回春,清风送爽,人们摇起扇子,感受阵阵清风吹来的快意。于是,便有“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这句歇后语,描绘出人们在春日里心情愉悦、满脸笑容的状态。 “满面春风”这词语最早见于宋代程节斋的《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后来,元代王实甫在《丽春堂》第一折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