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懒人料理 自热火锅凭什么爆火?

编辑︰莫利
撰文︰禾末

  一杯凉水,加上10分钟的等待,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就准备好,如此简单快捷的操作已不再是即食面的“专利”,近年来在内地迅速崛起的“网红选手”——自热食品,已经成为了它的升级版,不仅同样操作方便,而且食材更丰富、味道更多元,深得年轻人青睐。自热食品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而且品类众多,由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到自热酸菜鱼,选择相当丰富。自热食品到底为何如此受欢迎?一起来了解背后的故事吧!

自热火锅“火”遍网络 疫情期间形成百亿市场

  顾名思义,“自热食品”即是不需要电和火等方式,只用自带发热包就能加热的预包装方便食品。发热包内含有生石灰、活性炭等成分,只要与冷水接触,就会发生反应并迅速释放热量,使锅内快速升温,从而将食材煮熟。

  自热食品最初其实是军用食品,自1990年代开始逐渐流入市场,出现了诸如自热米饭这样的产品。不过,以往的自热食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满足热食需求,在口味选择、食材丰富度等方面都欠佳。就算研发厂商在市面上大力推销,成效都非常低,还获得“又贵又难食”的评价。

现时的自热火锅口味丰富,初期大多都是偏麻和偏辣的传统四川重庆口味,其后亦有不少创新口味问世,例如番茄汤底、清汤底等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直至2015年,重口味的自热火锅研发成功,并开始量产,其后线上加线下大力推广,终于令自热食品走上爆红之路。火锅向来都是中餐里比较受欢迎的品类,可是它仍然受人数及地点所限。

  而售价便宜、方便快捷的一人份自热火锅,就解决了人数少、空间有限未能吃火锅的难题,可完美实现“一人食”。

  此外,自热火锅配料丰富,通常包括5款以上食材,还可用来当作配菜、宵夜、旅行快餐等,因此受到市场青睐。

自热火锅内配料丰富,一般会加入粉条作为主食,配菜就有各种肉类、豆制品和蔬菜。(网络图片)

  自2015年自热火锅问世至2018年,内地的自热火锅市场规模由2.3亿元(约等于2.7亿港元)增至44.9亿元人民币(约等于52.6亿港元)。而在疫情反覆的最近两年间,传统餐饮业备受打击,却也令自热食品行业迎来爆发。2021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扩大至103.7亿元人民币(约等于122亿港元)。淘宝和苏宁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均位于热销产品前列,在不少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同比涨幅超过200%。

  现时的自热食品已有众多品牌,例如有专注自热食品的莫小仙、自嗨锅等新兴品牌,亦有不少传统火锅餐饮公司,例如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德庄等。除此以外,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也加入“战局”。

现时市面上的自热火锅品牌已过百个,热门的品牌平均单价为30至40元人民币。(网络图片)

万物皆可自热?各类自热食品层出不穷

  自热火锅的成功,令各大商家积极研发不同种类的新产品,例如自热米饭、自热烧烤、自热麻辣烫、自热螺蛳粉等。与此同时,亦带旺不少其他非自热型的方便食品,如红油面皮、酸辣粉、鸭血粉丝等。

现今的自热食品虽然在口味和食材新鲜度上,未必比得上在餐厅堂食,但是胜在方便简单又味道多元,可以满足突如其来想吃某样食品的心。(网络图片)

  在广东省、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自热食品尤其受欢迎,这也和当地人工作繁忙、消费力相对较强劲有关。自热食品甚受年轻一代欢迎,网上串流平台不时都有“网红”上载食评影片,比较不同品牌的味道。自热食品爆红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宅经济、懒人经济的兴起,以及“直播带货”等新零售形式带来的商机。

2020年6月17日,在转播英超足球赛事前,苏宁旗下PP体育在北京的直播间变身“吃播”现场,多位体育解说和主播为等待观看比赛的球迷直播带货,推介看球美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热食品虽然能够发挥应急食品的作用,亦为宅家日常带来一些慰藉,不过亦有营养师提示,自热食品毕竟属于速食食品,有一定的营养流失,不适合长期食用。而且如果发热包使用不当,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疫情稳定,内地大部分地区生活恢复如常,自热食品市场也难免将迎来挑战。

  延伸阅读:四川推全国首架“火锅巴士” 打住边炉游成都

  延伸阅读:重庆必食洞子火锅 防空洞内品尝热辣鲜香

夏季饮食|复古、新派“快乐水” 齐争上“国民汽水榜”

卫龙赴港上市“辣条第一股”草根零食如何变出600亿市场?

四川推全国首架“火锅巴士” 打着边炉游成都

“53度”茅台雪糕开卖 一口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