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7/02/2024
名导王家卫首部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成功呈现出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卷起了一道“老上海”风潮。
剧中的场景、服装,甚至女主角爱吃的特色食物都受到观众关注,不少商家推出各类的剧集联名产品,延续《繁花》的沪式风韵。央视剧评更指出,制作精良的《繁花》或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孤品”。
繁花|王家卫独特“旧上海”美学
《繁花》改编自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男主角阿宝(胡歌 饰)如何乘着改革开放浪潮,凭借其头脑、人脉和胆识,透过炒股票和经营外贸生意,成为上海的风云人物。
剧情通过描述他与由唐嫣饰演的外销员汪明珠(人称“汪小姐”)、一起经营小饭馆的玲子(马伊利 饰)和黄河路至真园饭店老板李李(辛芷蕾 饰)等人的恩怨情爱,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人情冷暖。
除了讲阿宝的“发迹史”,小说更描绘了五光十色的美食街黄河路、充满英式风情的和平饭店,以至交易所门外的众生相,以多角度地呈现出上当时上海的繁华景象和社会风貌。
剧集筹备拍摄到播出耗时6年,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主演们精致的复古妆容、年代感十足的服装造型,充满情怀的配乐。
还有阿宝长期居住的和平饭店、玲子经营的夜东京小饭馆,以及黄河路上多间饭店等精心打造的场景;加上由奥斯卡最佳摄影鲍德熹统筹全剧的视觉风格,配合导演王家卫出类拔萃的说故事能力,每一处都充满着独特的美学和氛围。
繁花|“上海梦”见证改革开放的繁华
《繁花》的时代背景设置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出身的阿宝幸得商界“老法师”爷叔带领,拿着好兄弟陶陶的“老婆本”投资股票认购证,赚得第一桶金。
其后因为他的真诚和“死缠烂打”更获“外滩27号”外贸总公司的外销员汪小姐帮忙,成功取得珍贵的外贸单“出口指标”。其后,阿宝的外贸生意愈做愈大,更变成股坛新贵,成为南京路上叱咤风云的宝总。
剧中,宝总在商场经历了多次大风大浪,每一次都与当时上海经济情况,特别是股票市场息息相关,成功勾起不少“老上海”的回忆。《繁花》说的并不单纯是阿宝一人的故事,而是勾画出上海90年代的经济发展历程。
繁花|沪港文化交流 呈现双城发展
有观众认为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的王家卫在《繁花》中渗入了大量香港元素,包括邀请了曾为《东邪西毒》、《重庆森林》配乐的陈勋奇合作,全剧共使用了57首金曲,其中包括不少香港90年代的经典金曲。
除此以外,剧情上亦处处看到“香港”的踪影,例如阿宝通过他在香港的哥哥得到人生第一张外贸试单,踏上经商之路。香港演员温兆伦饰演“自己”,在黄河路新开张的饭店至真园担任开幕嘉宾。
到剧集中后期,宝总与三羊牌服装的范总商量,让“白蛇”的扮演者,港星赵雅芝担任品牌代言人,认为能刺激销量,引发话题。
后来宝总股票市场上的敌人强总为了追求玲子,隆重其事地为玲子的饭馆安装由香港红星汪明荃代言的热水器。以上种种,不难看到香港与上海两地在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互动。
“有人觉得,导演用镜头‘写’的是‘香港’,不是‘上海’;我倒是觉得,上海和香港,本来就是这样深深连结在一起的。小说中如此,电视剧也是。”《繁花》原著小说作者金宇澄曾表示,不论是纸本还是萤幕,《繁花》背后说的都是浓浓的沪港两地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繁花》原著小说全书都是以上海话的语言及思维描写上海居民的生活,因此导演王家卫选角时特别要求演员要能操上海话,故剧中演员多数是上海人。
另外,剧集更安排于江浙上海地区以原版上海话播放,成功让沪语成为新时尚。男主角胡歌曾在《繁花》大结局活动上表示,上海话不是隔阂,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上海这座城市。
繁花|剧迷“打卡”和平饭店 掀上海文旅新热潮
《繁花》成功复刻了上海旧日的都市往事,令上海的地理及和人文历史的关注度不断攀升。部分观众采取沉浸式“打卡”的方式,到访剧中的经典场景。当中以剧中宝总长居的和平饭店最受关注,不少剧迷涌到和平饭店“朝圣”。
另一方面,黄河路上的苔圣园酒家(即至真园原型)用餐时段亦座无虚席;而剧中汪小姐钟爱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近期在外卖平台搜索量暴升,相关的外卖订单量更是增加超过两倍。
《繁花》让市场上出现一股怀旧沪风,短期地带动了上海当地的旅游产业,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提振作用。
然而,能否将《繁花》的“流量”转化成上海的“留量”,则要看有关当局能否挖掘出城市文化内涵,以创新的消费模式和体验方式,让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