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公码头昔日是政要贵宾迎送地? 一文看清前世今生

撰文︰华思齐

  赤柱卜公码头,如今不过是旅游区一座宁静的小码头,谁又想到这座百年建筑,昔日竟是迎送政要贵宾的第一门廊?清朝醇亲王、国父孙中山、英国亚打皇子及爱德华皇子,以及殖民时代来港履新的港督,都在中环卜公码头登岸。为何如此重要的码头会迁到遍远的赤柱?命名码头的“卜公”又是何许人?

卜公码头以港督卜力命名 至今125年历史

  赤柱海旁近码头一带是古迹文物的聚集地:有来自中环、前身是美利兵房的美利楼;油麻地“同昌大押”的几根石柱;英国军舰添马舰的旗杆;还有同样来自中环、拥有125年历史的卜公码头。

  与典雅的美利楼相比,炭黑色的卜公码头略显低调;但简约设计,反而让它看起来毫不过时,历久常新,令人难以想像眼前建筑已是“百岁老人”。

  卜公码头前身为“毕打码头 (Pedder’s Wharf)”,原先位置在中环毕打街与干诺道中交界。19世纪末因为中环填海,毕打码头向北搬迁,1900年落成的码头获得一个新名字──“卜公码头”,以当时港督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命名。

  卜力爵士是香港第12任港督,最为人熟悉是在1898年至1903年任期内处理过香港鼠疫。香港与他有关的地方,尚有上环卜公花园。

赤柱卜公码头
香港第12任港督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
2023年完成翻新的卜公花园球场。

1965年被拆卸 卜公码头钢顶移摩士公园

  从下方的旧照片可以看到,落成初期的卜公码头并没有屋顶,之后才铺设草篷,后来因为火灾及风灾等原因,再于1909年加建永久的钢篷顶。百多年前钢结构工程还未普及,卜公码头是全港第一座采用低碳钢铁结构的建筑物,设计在当年绝对是划时代,设计和生产在英国进行,对香港建筑具有象征意义。

  匠心独运的卜公码头在20世纪初一度是港英政府为政要或贵宾举行迎送仪式的重要码头,包括清朝醇亲王、国父孙中山、英国亚打皇子、爱德华皇子,来就职的港督如弥敦、卢押等,都从这里开始踏足香港。直至1925年皇后码头落成,卜公码头的地位才被取代。

  屹立中环半世纪,卜公码头见证港岛北岸沧海桑田。1965年,因应中区填海计划,老旧简陋的码头追不上时代步伐,卜公码头被拆卸。码头的钢制篷顶后来被重置到黄大仙摩士四号公园,变身公园露天剧场的凉亭,为区内居民遮阴挡雨,陪伴一代人成长。

  延伸阅读环球大厦前身是香港最美邮局? 细说香港四代邮政总局变迁

1900年代落成初期的中环卜公码头
1903年中环卜公码头加建了临时的草棚盖
中环卜公码头与旧邮政总局(右后方)
中环卜公码头
卜公码头的钢制篷顶后来被重置到黄大仙摩士四号公园

卜公码头迁赤柱恢复用途 有历史考虑

  2006年,政府建筑署在赤柱海滨进行改善工程,才将卜公码头由摩士公园移迁到赤柱。百年码头终于重返港岛,回归海洋。

  建筑署前高级建筑师冯永基曾在专栏表示,将卜公码头迁到赤柱美利楼旁,除了可以重现它作为码头的历史角色,更可营造一个有欧陆风情的历史旅游景区。

  此外选址赤柱,还有另一层历史含意。

  冯永基引述香港历史博物馆前总馆长丁新豹指,英军占领香港初期,一度计划将赤柱发展为管治中心,后来因为水土不服及疾病传染等因素,才转到中环建城。如是者,卜公码头迁移赤柱,仿佛又回到起点,犹如对历史的回应。

  如今由赤柱市集起步,沿赤柱大街往卜公码头走,放目欧式古建筑、露天西餐厅、一望无际的大海洋,悏意舒心的气氛,独特写意的风光,让人短暂忘却繁嚣,偷得浮生半日闲。

  延伸阅读香港回忆鬼节篇|赤柱美利楼是猛鬼办公室?政府公帑驱鬼 法师超渡

赤柱卜公码头
当年把卜公码头移师赤柱与美利楼为邻、着手优化海滨环境的政府建筑署,亦凭籍项目夺得多项建筑及城市规划奖。(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缘 设计山顶俱乐部 夺生涯首个国际奖

港产大熊猫|家姐细佬登场 一文看清追访全攻略

启德体育园

10个数字|一文看清启德体育园亮点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生肖巴士

蛇年|今年搭过蛇年生肖巴士吗?回顾历年生肖巴士送祝福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