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02
拿起旧地图,很多地名与今天对不上。城市发展迅速,地名亦随时代变迁而更新。香港昔日是渔村,文化水平有限,地名多较通俗;随着知识水平提升,地方用途改变,加上华人重视彩头,每当一个地方发展起来,民间或政府都倾向把意义不祥、读音不雅的旧称号,换上较吉利和文雅的名称,祈求带来新气象。
今集跟大家介绍3个旧地名,看看大家知否“老虎岩”、“鸡寮”和“浅湾”在哪儿。
乐富前称“老虎岩” 煞气太重而改名
乐富是港铁观塘线的其中一站,因乐富村而得名。这一带昔日被称作“老虎岩”,做过徙置区,后来“老虎”一名被指煞气过重,才改名为“乐富”。如今乐富村乐翠楼对开的“老虎岩变电站”,仍保留着“老虎岩”这个旧地名。
“老虎岩”的名称由来,有两个说法:其一,相传此处山头昔日有老虎出没,因而得名;但亦有学者指,老虎岩或因地形而命名。
在乐富村重建之前,该一带为老虎岩徙置区,设有23座大楼,分别在1957至1963年间落成。1973年房屋委员会成立后接管了老虎岩徙置区,并将其易名为“乐富村”。
有指改名原因,是认为“老虎”名字煞气太大,所以取“老虎”的谐音“乐富”,寓意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1980年代乐富村重建,并于1996年拆卸最后一幢徙置大厦,原址重建为居屋康强苑。
鸡寮曾是养鸡场 618雨灾死伤众 重建变翠屏村
鸡寮,即是如今观塘翠屏村一带。“鸡寮”一名,顾名思义,不难想像这里是以前是一大片鸡场,地名折射出昔日港人的务农生活。
与老虎岩的历史相似,鸡寮也做过徙置区。根据观塘区议会和观塘民政事务处制作出版的《观塘风物志》,鸡寮是观塘最早兴建的徙置区(即“观塘徒置区”),首批徙置大厦在1959年落成,其后发展成24座、可容纳7万人的大型徙置区,占当时全港徙置区人口(43万人)的六分之一。
虽然鸡寮徙置区并没有独立厨厕,要在屋外煮食,浴室、厕所亦要与邻里共用,但对于木屋区调迁过的居民来说,居住环境已大为改善。
当时香港正处于房屋发展过渡期。尽管石峡尾大火后,政府积极兴建徙置大厦取缔木屋,惟等候安置上楼的木屋居民依然不少。1972年一场天灾,就对鸡寮木屋区造成永不磨灭的伤痛。
1972年6月18 日香港发生“六一八雨灾”,引发多宗严重山泥倾泻,鸡寮木屋区惨遭数以吨计的山泥淹没,造成71人死、52伤,成为香港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天灾之一。
及至1980年至1990年代鸡寮徙置区拆卸重建,变成现在的翠屏村。
延伸阅读:六一八雨灾 香港历史上最严重暴雨灾难
“浅湾”即荃湾 龙游浅水欠吉利 易名避凶
“浅湾”其实是荃湾的古名,因海湾水浅而得名。根据香港地方志中心资料,宋代的《宋史》和《宋史纪事本末》、明朝万历的《粤大记.广东沿海图》及清雍正的《广东通志》等史籍,都有记载“浅湾”这个地方。
众所周知,南宋末年宋端宗赵昰和弟弟赵昺曾避难至香港,马头涌一带的圣山和宋皇台因而得名。根据史籍记载,原来二人亦曾在荃湾停留,令“浅湾”一地在历史留名。不过,由于乡民认为“浅湾”一名有着“龙游浅水遭虾戏”的意思,有欠吉利,后来将地名易作“全湾”。
明末时期,荃湾海盗猖獗,一度沦为“贼湾”,相传船只经过要缴交过路钱;加上海湾水浅,退潮时经常有船只搁浅,因此当时流传一句话:“发达去金山,要死来荃湾。”
至于“全湾”为何变成“荃湾”,原来是晚清秀才杨国瑞的主意。杨国瑞诞生自荃湾杨屋村,积极参与新界及荃湾事务,其中一项就是向港府提议以“荃湾”取代“全湾”为地名。
以“荃”代“全”有两个意思:首先,“荃”除了是一种香草的名称,其实亦有“君主”之意,屈原也曾在《离骚》以“荃”比喻君主,易名“荃湾”能使人记得宋帝来港避居荃湾的历史;另外“荃”亦与“筌”这种渔具相通,能带出荃湾是渔民聚居之地,意味深长。现时荃湾有一条“国瑞路”,就是为了纪念杨国瑞对地区事务的贡献而命名。
战后香港发展迅速,1960年代政府刊宪将荃湾发展成卫星城市,后来再与沙田及屯门并列香港第一批新市镇。根据统计处资料,截至2021年有逾31万人居于荃湾,占全港人口约4.3%。
延伸阅读:香港新市镇|荃湾:由工业城市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