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2-14
春节是中国传统而又盛大的节日。古代的新年,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要进行不同的庆祝活动。在汉代以前都是没有春节这一说法的,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开始定型。而在这之前的新年第一天一般被称作元旦或者元日。
在三国时期,每逢元旦,根据《初学记》中的记载:“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人们在家必喝花椒酒。
如果出门拜贺,人们通常需提上一坛柏酒,这是一种由柏树叶浸泡而成的酒。出门送酒是当时的习惯。
饮屠苏酒、放爆竹、贴桃符,是古代中国人过春节必行的三大辟邪驱灾仪式。屠苏酒是过年时喝的一种药酒,借屠苏酒屠绝鬼气,是古人祈祷健康的一种方式。屠苏酒的配方相传是出自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
现代人最喜欢的拜年,其实是汉朝才开始形成的正式过年礼仪。正月初一,类似于现代的团拜活动,众官员上朝向天子拜年。官员之间要走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分身乏术,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亲临互拜,就采取送达名刺(像今天的职场名片),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然后派人送到对方的府上,这就算是拜过年了。在深圳的“三国志文化展”的古文物中,也有展出属于三国时期的名刺。
宴会饮食方面,在曹植写下的一首《元会》可体现出来:“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这首诗鲜明刻画出来了当时元旦时候人们大型筵席的场景,从诗中可以反映在当时贵族阶级的春节筵席上,冷盘与热菜分层推上,依次敬酒的情景。
除了吃喝,祭祀也是当时人们过元旦必不可少的活动,相比较我们现代就更加复杂了。
在古代的春节期间,皇帝一般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祭拜天地、祖宗以及神明。而普通老百姓多是祭祀祖宗、各路神仙为主。三国时期的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各方势力都会引兵回国,罢兵休战,过了节庆才再一次雄争天下,互相攻伐。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三国时期的祭祀习俗中往往会用到馒头。馒头的由来也相传与诸葛亮平定南蛮有关系。现在,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馒头也成为北方过年一个重要的习俗。
以上所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们过新年的形式相差不多。
借此机会,祝读者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内容转自三国历史文化深度游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