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看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没有用处

编辑︰黄皓颐

  我是一个文学的乐观主义者,不认为文学会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消失,也不认为小说会呜呼哀哉。有关“小说死了”的讨论,在80年代的大陆出现过,但事实证明,小说不但没有“死掉”,而且经常回光返照,更返照得很灿烂。

莫言:文盲也是口头文学家

  人们对文学的热情,有一段时间看起来是消沉了,但很快借着某个原因突然焕发出一种非常高涨的热情。无论阅读还是创作,读者的热情跟作者创作的热情,有时是并驾齐驱的,所以,我想文学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沿着一条一直上升的路线,而是像波浪一样前进,有高潮也有低谷。

  文学这东西,你说它没有用?它还真的有用。但你说它有用?它似乎又没有用。2012年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晚宴上,我自觉在致辞中最好的几句话,就是:“与科学技术相比,文学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就在于它没有用处。”

莫言看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没有用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领奖致辞时直指:“与科学技术相比,文学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就在于它没有用处。”图为莫言在2012年12月7日于瑞典皇家学院举行的诺贝尔奖传统演讲中发言。(图片来源:Getty)

  延伸阅读:为香港文学平反 莫言:香港是文化绿洲

  什么叫“最大的用处是没有用处”?其实我想说,文学不像数学、物理、化学和其他应用科学,可以立刻转化成生产力、变成物质、或者运用于医学救人、或转化成武器杀人,又或变成一种宏伟的建筑等等。

  若你问一个人,一辈子不阅读能不能活下去?当然他可以活得很好。那一个人一辈子只看科学书籍,不看文学书籍,同样地,我觉得他也可以活得很好。

  然而,一个读过文学书籍的人,跟从未接触过文学书籍的人,是不一样的。即使乡村里不识字的文盲或农民,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学素养。我小时候在农村听过很多不识字的乡亲们讲故事,他们讲得有板有眼,有高潮、有低谷、有伏笔,非常吸引,他们都是口头的文学家。

  当然,他们也是故事的聆听者。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初时都是很好的故事聆听者,因为他们先听故事,然后讲给别人听,在讲述过程中不断添油加醋,所以变成故事的创作者。

  我小时候去市集听说书人讲故事,回家后复述给母亲和姐姐听,有时有些情节记得不太清楚,我就编造一下;有些情节我觉得不太过瘾,就添油加醋,同样会得到很好效果。母亲想晚上听故事,就让我早上去市集听故事,所以我童年时得以逃避割草或放牛等劳役工作。

莫言:文明国家必定重视文学

莫言看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没有用处
莫言表示,曹雪芹是中国的伟大文学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图为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中,仿照曹雪芹著名作品《红楼梦》描述而建成的荣国府内摆放的曹雪芹雕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作为文学的读者,也是小说的作者,对文学是充满厚爱,也希望更多人热爱文学。我们对文学的态度,有时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态度的标志。

  当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文学,它肯定是文明国家,但当一个国家鄙视、压制文学,甚至对作家进行逼害,则肯定不是文明国家。

  任何正常、文明、进步的国家,永远会把文学视作民族的重要精神生活,永远把文学的写作者、爱好者和读者当作民族最优秀的分子来热爱、来呵护。

  我想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的符号。伟大的文学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旗帜,像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我们中国的曹雪芹这样的伟大作家,毫无疑问是自己民族的伟大旗帜。

  很多外国领导人到俄罗斯会被安排参观托尔斯泰的庄园,但不会到访生产AK47自动步枪的地方,只会选择展示他们的托尔斯泰、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和米哈伊尔‧肖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所以,文学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政治的、阶级的,有如一种人类的精神家园。 

  延伸阅读:认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莫言:阅读文学培养民族精神素质

  我们在阅读中,会认识到人的最高贵品质,因而眼界高阔,认识到人类最宝贵和最可悲的地方,也就是透过阅读可以认识自己,所以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肯定具有巨大的反思能力。人民在阅读中对照、比较,然后反思,最后得出一种清醒的结论。

  当众多人民都是阅读者,在阅读中反思的话,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自然会提高,所以我想文学是需要生活,生活也需要文学。

  (转载自中华学社《中华大讲堂》系列,内容和标题经编辑整理)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看中国网络文学想像力颠覆传统写作

莫言看中国网络文学 想像力颠覆传统写作

莫言:中国文学面对网络写作冲击最终要投降

莫言:中国文学面对网络写作冲击 要适应新常态

当代中国-莫言-莫言为香港文学平反香港是文化绿洲

为香港文学平反 莫言:香港是文化绿洲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少说话多写作

莫言:少说话多写作 从文学看中国人处世态度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玫瑰园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超越仇恨的玫瑰花圃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台海
编辑之选

高志凯:美国妄想改变一个中国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干隆皇帝、《万树园赐宴图》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忆西方视十八世纪中国为盛世 伟大成就背后藏阴影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