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撰文︰黄皓颐

   “牛下女车神”李慧诗日前(5月16日)以一金一银成绩完成单车国家盃香港站赛事,成绩不俗。孕育出“牛下女车神”的牛头角下村(简称牛下),见证着无数草根阶层一个个拼搏、努力打出头的故事,李慧诗正是其中成功的例子。

“牛下女车神”李慧诗 拼搏踏出一片天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牛下女车神”李慧诗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一面铜牌,为港增光,也见证了她的拼搏和坚毅不屈精神。(图片来源:Getty)

  香港女子单车队运动员李慧诗,曾经获得不少国际奖项,包括2012年伦敦奥运铜牌、2013年世界场地单车锦标赛夺世界冠军,声名大噪。她在单车场上不服输、奋战到底的热血表现,感染每位香港人,也表现了“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牛头角下村旧称牛头角徙置区,在1967至69年分阶段建成,后来改称牛头角下村,分为一区(1至7座)和二区(8至14座),用作安置因天灾、火灾失去家园,或旧区重建的家庭;旁边的牛头角政府廉租屋则改名为牛头角上村。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1950年代的牛头角一带,开始陆续兴建住宅楼宇和工厂大厦。图中为牛头角道和振华道交界,左旁为牛头角平房区。(网上图片)

  牛下的居民多是曾痛失家园或颠沛流离的家庭,他们获得新居所后,都想安居乐业,然后发挥所长、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凭着他们的努力和投入香港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本港70、8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贡献出一分力量。

“牛下”居民自组保安队 邻里关系佳人情味浓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1977年牛头角下村的儿童游乐设施,是不少小朋友的童年游玩乐园。(图片来源:政府档案处/高添强)

  当时的牛头角下村,各座由长长的走廊贯穿连繫起来,走廊通道都十分宽阔。单位分布在走廊两旁,门户相对,各有独立厨房和洗水间。居民“朝见口,晚见面”,出入问好打招呼,又会到访邻居家中闲话家常,互相帮助,邻里关系和睦友好。小孩子最爱在长走廊踏单车、在宽阔通道玩跳绳游戏、踢毽、踢西瓜波和“耍盲鸡”等,还有中秋节时大伙儿一起玩灯笼和蜡烛,满载浓浓的人情味,和开心无忧的童年回忆。

  延伸阅读:香港文化变迁 屋村人情味会否消失?

  有牛下的女居民回忆,当时大厦的电梯是由地面到9楼或14楼,中途不停其他楼层。晚上回家时,要走过多层楼梯和阴暗的长走廊回家,但走廊的灯光阴暗,单身女子走来缺乏安全感,都会心惊惊。后来居民便自发组成保安队,每晚8点至10点在居住的大厦看守着,又会护送女居民,由此可见牛下居民的齐心和邻里关系佳。

  牛下的集体回忆还与饮食有关。第9座地面有条食街,多间食店都是家庭式经营,售卖粥品、鸡蛋仔、潮洲粉面、车仔面及茶餐厅食品等,客人都是碰口碰面的街坊,感觉亲切。不论是一家大小或三五好友去帮衬,每个画面都是开心又热闹。

  在牛头角下村有多间经营逾20、30年的药店、时装店和打铁店,东主们表示不少老人家每晚饭后会走来倾偈闲聊,关系如老朋友一样;很多已搬迁的居民,也不时回到牛下探望街坊邻里,人情味很浓。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牛下”的地面有不少食店和杂货店,图中的杂货店正接受消防人员的检查。摄于1978年3月1日。(图片来源:Getty)

“牛下”消失但拼搏精神长存不息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
昔日的“牛下”已经消失,很多难忘的人和事例如街市、杂货店、老街坊、邻居等都不能复见,但在“牛下”一同经历、体验、玩味过的喜怒哀乐人生,会永远长留心中。(网上图片)

  2003年沙士爆发后,香港房屋委员会决定重建楼龄高和卫生环境欠佳的牛头角下村。同年牛下一区清拆,二区于2010年初开始清拆。大部分居民都获安排迁往重建后的牛头角上村二及三期,而牛头角下村已原地重建成六座公屋,以及兴建中、最快2023年启用的东九文化中心。

  回顾重建前的牛头角下村,仅约40年就完成其历史任命,但却带给当时的居民很多快乐的回忆。今天重游旧地,虽仍有牛头角下村,但昔日的士多、街市、杂货店等已不复见,老街坊、邻居、旧同学已不在,可口美味的食物也不会再找到,但在牛下一同经历、体验、玩味过的喜怒哀乐人生,会永远长留心里。

  延伸阅读:筲箕湾五级火毁过千木屋 爱秩序湾填海建新家园

  虽然昔日的牛头角下村已经消失了,但其代表的奋斗、拼搏信念会由“牛下女车神”李慧诗继续延续下去。

相关标签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14

为什么台风叫“风球”、“挂波”?原来与香港天气历史有关

1:58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香港湿地公园寓保育于消闲娱乐中

香港湿地公园 寓保育于消闲娱乐

“瞓街”轮候买楼花 香港房屋问题至今未解

蓝屋屹立99年 湾仔打卡唐楼前身为华佗庙、黄飞鸿徒弟武馆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缘 设计山顶俱乐部 夺生涯首个国际奖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原是鲤鱼门炮台 改名“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是回归初心?

1960年代太古针对不同受众在报章刊登了各式各样的广告,构图精美,讯息简洁,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左)1920年代利园创办人买下渣甸山,开发成「利园山」。 (右)恩平道以广东四邑命名。

香港街道故事|铜锣湾利园山为何消失?这几条街为何以广东四邑命名?

垃圾征费|4‧22齐“走塑” 禁胶餐具外卖点算?网购棉花棒会否犯法?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