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编辑︰言嘉庸

  短短8年时间,中国累计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在这个非凡成就的背后,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功不可没,更有超过1,800人为之牺牲奉献。

  由新华社出品的新闻纪录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11月23日起在内地上映,电影采用真实的新闻素材,讲述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帮村民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当地经济的故事,致敬这些平凡英雄。

当代中国-影视时尚-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记录了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搞产业、兴教育、抗台风、保丰收等事迹,被看作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集体记忆。(图片来源:官方海报)

《我们是第一书记》:四个故事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

  电影篇幅有限,《我们是第一书记》选取了多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尽量涉及中国扶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方——“三区三州”,即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四省藏区,以及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云南的怒江州。

  其中西藏篇讲述了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带领当地村民养羊脱贫的故事。影片中旺青罗布为省下5千元运费和1万元饲料费,在平均海拔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驱车十几个小时,带回村民养羊所需草料。他还亲自带着村民垒羊圈,为守护羊群与狼群斗智斗勇。

当代中国-影视时尚-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记录了西藏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发展羊产业,让宗措村如期脱贫。(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四川篇讲述了胡小明和罗洪两位前任和现任第一书记为大凉山孩子们解决受教育问题的故事,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他们多次逐家逐户劝导家长及孩子,苦口婆心讲解教育的重要性,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

  黑龙江篇则记录了上升村第一书记王路带领村民们在台风过后抢收粮食、颗粒归仓的事迹;贵州篇讲的是易地搬迁脱贫故事,展示了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带领困难群众搬出大山、引进产业、组织就业的过程。

  延伸阅读:9348万人|中国7年创造脱贫奇迹

当代中国-影视时尚-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贵州望谟县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带领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但在家人面前,她是常常无法回家而感到亏欠的女儿和妈妈。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记录了第一书记真实心路历程,他们的勇气与失落、执着与愧疚、坚定与柔情,都被真实地记录在银幕之上。(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我们是第一书记》:首次尝试新闻纪实电影

  《我们是第一书记》也是内地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惟与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没有旁白,所有的叙事都靠真实的镜头和真实人物的对白来推动。

  制片人张苗表示,虽然《我们是第一书记》没有拍摄剧本,但依然有故事和情感的逻辑以及电影的韵律感。摄制团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与采访对象交流,力求熟悉每位受访者的生活和经历,拍摄到最真实的画面。

  延伸阅读:悬崖村上直播带货 95后助村民摆脱贫困 

当代中国-影视时尚-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拍摄历时两年有余,拍摄团队深入各地贫困地区,以新闻素材为基础,通过电影化剪辑方式。(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另一方面,《我们是第一书记》在拍摄过程中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在深入贫困地区时,多名摄影师意外落入捕兽陷阱或掉进车道沟。有导演遇到泥石流灾害,但第二天仍然坐在轮椅上坚持拍摄。又因为切身的经历感受到贫困地区的生活困难,拍摄团队最后将工资全部用于扶贫。

《我们是第一书记》:致敬平凡英雄

  谈及创作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的初衷,张苗认为,这些真实感动的故事不应只存在于碎片化新闻中,而是应该被更多人看到,新闻电影将脱贫攻坚用影像记录下来,保存了这段历史带给这个时代的温度和感动。

  新华社记者、另一位制片人魏骅用了3个数字来说明——896、1200、1800,这3个数字分别是近三年来已经牺牲的扶贫干部数目,他同样强调记录和真实表达是主创团队拍电影的初心。

当代中国-影视时尚-扶贫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结尾也出现了广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照片,她在2019年被山洪冲走而遇难,年仅30岁。(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据悉,《我们是第一书记》主创团队在电影开拍之初收到了超过200个案例,当中有大部分都是已经殉职的第一书记。而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也不断收到有第一书记殉职的消息,虽然没办法把所有内容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但后续会通过微视频方式带给公众。

  扶贫干部和工作人员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他们用行动证明,伟大出自平凡,而他们付出、汗水与努力值得被记录,以提醒大众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观看《我们是第一书记》预告片:

  延伸阅读:国产科幻先河 《流浪地球》的启示与反思

  延伸阅读:《功勋》记录8位英雄人生故事 细节真实打动观众

亚洲首部IMAX战争片 《八佰》重现淞沪会战场景

电影式唯美纪录片《中国》:穿越时光探索千年历史

演绎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 《攀登者》致敬英雄

国家队访港|一睹马龙许昕风采 重温《乒乓球在中国》

最新文章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百味中国

北上美食|深圳热门重庆火锅盘点 哪些必打卡?

旅游风物

昆明蓝花楹

春暖花海|昆明蓝花楹观赏地图 沉醉梦幻紫色世界

影视时尚

《大江大河》三部曲:改革开放浪潮的集体回忆

编辑推荐

垃圾征费|4‧22齐“走塑” 禁胶餐具外卖点算?网购棉花棒会否犯法?

广州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AI新地标 |广州海珠区建全国首个 AI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深圳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

华强北新地标!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登场 连电竞赛场都有?

深圳最北面的光明区,近年亦出现了一座美仑美奂的文化建筑,名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因为门前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中心被冠以“光明之眼”的美誉。它不单貌美,亦是“智慧”兼备。它集聚了图书馆等五大文艺功能,优雅的文化气质令它火速成为打卡热点,是深圳北新的文化聚脚点。

深圳新地标“光明之眼”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玩线条旋转刺激视觉官能

1:54
广州海心桥-何镜堂-宁平华-横跨珠江

广州新晋地标“海心桥” 设计上如何“才貌”双全?

东莞虎门站扩容

东莞新地标|虎门站大变身 三铁超级转车站 15分钟融入大湾区

2:30

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 一文认识“国家安全”

1:48

极地科考船人性化设计 “雪龙2”Wi-Fi全覆盖 菜式不重复

2:49
我们的故宫-榫卯

我们的故宫|榫卯和斗拱的关系密不可分?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是什么?一文看清重点成果

1:54

一带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国方案”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2:25

一带一路科普篇|RCEP是什么?它与一带一路如何1+1>2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痴人”常书鸿 放弃留法回大漠 “为它死也值!”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坐在轮椅的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欣赏别人的幸福

道济会堂
丁新豹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1994年5月6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王羲之的“墨池”

    我们日常工作常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抱着“将勤补拙”的心态,必定事半功倍。《礼记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句话就是说:别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别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够跟这个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本质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刚强起来的。

  书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学不倦,甚至因为疯狂写书法,令到家中池塘变成一池墨水。

 ...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买起了1996年日历?因为今年的公历日历,跟1996年完全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