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2)

撰文︰羅倫斯將軍

  三國志文化展於2020年7月起在深圳南山博物館舉行,可惜因疫情關係,很多三國迷都無發前往參觀,下文作者用文字和圖片為大家報導了是次展覽的內容,讓大家安坐家中也可以「參觀」三國志文化展。

  大約1800年前,以東漢王朝的混亂為發端的三國時代,隨着眾多武將的榮枯盛衰被記錄下來,成為帶有歷史性的傳說而普及。因此,又產生了詩文和繪畫,還有像關羽那樣集尊崇於一身的「神化式」武將——這些便成為了如今豐富多彩的「三國志文化」。

  上一篇《三國志文化展2020之強漢傾頹》介紹了「前言」及「強漢傾頹」展館,今次會帶大家參觀「天下三分」展館,由於魏蜀吳三國的展品眾多,為免走馬看花,今篇先帶大家細看「蜀」展區的精選文物。

三分天下的背景簡介。(為方便大家閱讀,已經打出來貼在下面)

  東漢末年,自各州郡、士族以討伐董卓之名起兵,經過多年兼併戰爭,逐漸形成了幾個較大的割據勢力。袁紹佔黃、青、並三州,雄踞北方;曹操佔兗、豫二州,控制中原腹地;孫策佔據江東;劉表佔據荊州;韓遂、馬超佔據涼州;此時的劉備尚未形成自己的力量,輾轉投靠曹操、袁紹、劉表。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政治上的優勢,最終統一北方;劉備佔據巴蜀漢中;孫權稱新長江中下游及東南地區,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集團三足鼎立之勢。

  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承襲魏王位,然後代漢自立,建立魏國。東漢結束,開啟了紛紜三國六十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魏蜀吳三國天下三分局面自此形成。

三國時期的勢力劃分狀況,看地圖會比較清楚。
劉備乃漢室宗親出身,這是他的家族圖。
擁篲捧盾石墓門,東漢,四川博物院藏

擁篲捧盾石墓門,東漢,四川博物院藏

  東漢擁篲捧盾石墓門,1977年郫縣蘭家院子出土,門上所雕刻的分別是手捧盾牌的「求盜」和手拿掃帚的「亭父」,他們是漢代負責開關亭門和捉拿盜賊的亭卒,雕在墓門上有辟邪之用。右邊的「亭父」偏胡人形象。

灰陶搖錢樹座,三國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所藏

灰陶搖錢樹座,三國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所

  灰陶搖錢樹座在重慶市豐都縣林口墓地二號墓出土。搖錢樹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能生長出銅錢的神樹,而且在取錢後還能如韭菜般的反復生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這個神樹還有辟邪禳災,保佑人們升靈成仙等其他附加作用,故此說搖錢樹是古人對金錢崇拜的一種認知,也是希冀以此達到羽化成仙,永保富貴的一種願望。在樹下是一種用灰陶製作的基座,其上有巨大的圓雕獅狀瑞獸辟邪,旁邊是三足金烏、背上的三足金蟾,都是是漢代神仙思想的體現。其造型令人稱奇叫絕,歎為觀止,稱得上是中國古代藝術之魂寶奇。

騎士與馬都披上冑甲,驍勇善戰,絲豪不畏懼。(武士出征銅擺件,三國蜀,雲南省博物館藏)
以鳳首設計的酒器,根據介紹,器底有被火烟燻過的痕跡,證明此器具有溫酒的功能。(鳳首銅盉,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款東漢時期的煮食器具。(銅甗,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陶庖廚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不同形態的陶俑,表情生動活潑,反映當時人的生活。(陶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除了人形陶俑,也有狗狗石俑!(石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銅蒺藜,三國蜀,勉縣博物館藏

銅蒺藜,三國蜀,勉縣博物館藏

  銅蒺藜,可以說是一種仿生器物,來源於野生植物白蒺藜長滿尖刺的果實,故得名。相傳為諸葛亮發名,為了阻礙敵人行軍,於是將金屬蒺藜撤在敵人必經的路徑上,能夠使經過這裡的敵人戰馬或人腳被紮傷。使用時隨手拋擲蒺藜,三尖撐地,一尖直立向上,推倒立尖,下尖又起,使接觸它的人不能避其鋒銳而被刺傷,因此在古代戰爭中,多用來在對抗中根據地形、環境進行拋撒,刺傷敵方的馬匹和士卒,故也稱之為「紮馬釘」,是一種十分有名的防禦暗器。

  三國時代,西蜀諸葛亮六出祁山征討北魏,曹丕之子魏主曹睿命司馬懿率軍迎拒。魏軍追趕行軍路上發現道路佈滿了諸葛亮退軍撤下的蒺藜,許多人和馬的腳部被紮傷,無法繼續前進,司馬懿乃下令派兩千人穿著厚底軟木履為大軍開路,於是蒺藜全紮在木履上,然後道路打通了。

  關於蜀展區的介紹先到這裏,之後續向大家介紹「天下三分」展館內魏和蜀的精選文物,敬請期待!

  (內容轉自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三國古代的人如何過新年?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3)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1)

三國考古遊走進歷史 傳承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