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編輯︰郭曉陽

  我們經歷了1989至1990年蘇聯解體和柏林圍牆倒塌、美國涉入中東打入很久的戰爭,然後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很多人都在討論之後會發生甚麼事。

當代中國發展迅速 主導世界消費體系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錯綜複雜的局面,單純是分散注意力的東西,無論這兩地方發生甚麼事,都不會改變世界;因為重要的改變正要來臨——中國的甦醒,還有印度與那些在西方殖民到來之前,那些2、300年前的領地。300年前,印中兩國就佔世界60%的GDP,這源於他們的人口及產出的產值。

  中國重回成長的道路,她是WTO的成員國,每年的成長都比其他人快,而且能維持下一個20至30年。因為他們有大量勞力,西部又有廣袤的腹地,每年8%、9%、10%的經濟成長沒問題。但之後,他們將面臨勞工方面的限制,然後他們得想辦法增加生產效率。

  他們經濟,不是人均,而是總值將會超越美國,意味着他們有資源建立政治和戰略等影響。事實上,大家都有這個預期,所以人們早已不同的對待她。因為他們深曉中國將會成為老大哥,這是分水嶺。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不再是貧困落後的代表,如今即使發生天災,中國政府都有能力報章普羅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圖片來源:Getty)

  我們曾熟悉的世界秩序是為白種人所主導,歐洲的技術、航運和飛行,他們征服世界,工業化、全球化和先工業化再工業全球化,而美國乃歐洲的延伸。但有個差異,美國更加包容其他的種族。

  20世紀是美國的天下,21世紀的前半段大部分還是美國人主導,但相信到了21世紀下半,你必須與中國共享主導權,也要讓出一些給印度。

  中美關係已成最重要的全球地緣政治議題。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他們很實際、甚至用有點冷漠試驗的方式;從美國人的觀點看,他們對中國的搖擺不定,戰略上先視其為對手,後變成其夥伴。

  中國更有機會成為消費的市場,而我們成為儲蓄型的市場。中國人這四、五千年間發生過各種災難、地震、洪水、飢荒和侵略,當中央政府束手無策,沒人會幫你,你要自救。

  我左肩因打高爾夫球而去按摩,有一位厲害的大師,他是替領導按摩的,他們送他來幫我看看我的左肩。3周以內他治好了,所以我們聊聊天,因為我要待在那沙發上45分鐘,不能做些甚麼。

  那時(1991年)長江發生水災,我說你們現在開放了得到許多救援物資,他看着我一臉困惑,這就是你不明白的地方了。救援物資會抵達上海,而洪水卻阻擋了那些物資進入村落,每個村莊都知道時不時會發生這種事,在小丘上居民早儲備了米鹽等必要物品,讓他們度過如此困境。

  此習慣如同日本人會在床底放置地震急救包一樣,這就是中國人求生的方式。他們在枕頭下塞好錢或塞黃金,因為銀行不值得信任;而那種習慣不會改變存錢的習慣,得花上一段時間,需要一、兩代人都身處富裕了以後。

也許城市的人會改變觀念,但鄉村永遠是這樣的想法。

紀律性和組織力 成當代中國成功要素

  中國人有耐性、不屈不撓、有紀律和有組織力,在這場無可避免的競爭中,美國擁有一些特質。美國面對困難後的復原力及更重要的有創意。這些特質讓美國走到今天的地位,但美國只有3億多人,而中國有13億的人口,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強的人。不過,美國吸引了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包容他們,使其為美國效力。

  我沒見到12億的印度人、或其他人種如日本人和韓國人等等變成中國的一部分。第一、中文太難了;第二、中華文化不兼容並蓄,這樣外國人要如何融入?

中國在科技發展商仍不及歐美國家,但隨着中國加大投資,以及人才發展迅速,中國在科技事業上開始有不少項目取得領先地位。(圖片來源::Getty)

  中國無可避免的崛起,現為主導的美國應做些甚麼?怎樣會是一個明智的外交政策?

  因為中國還要2、30年才會達到巔峰,就算在30年內,中國仍不會達到巔峰,中國人均GDP大約是美國人的三分之一。中國的GDP要達到美國目前的生活品質和科技水平還要100年以上。

  我覺得要讓中國感到美國承認它坐上重要的位置,讓中國感到美國承認他坐上最重要的位置。當你能力到了就和你共享權力,但你要照規則來。關鍵是下一個世代能否明白。

  在這個世代,中國人深曉他們無法和西方匹敵,尤其是和美國匹敵,在科技領域,特別是軍事科技的領域完全沒機會。他們或許打造一個航空母艦保護運油航線,這是中國第一次須倚靠着世界的資源成長。

  他們到世界各地簽了許多貿易協定,如伊朗和非洲等。以往歷朝資源都來自中國內部,不用顧慮其他國家。但現在他們需要顧慮世界,因為沒有足夠石油、鐵、鎳等等資源。

  他們的成長會停滯,中國有能力生產國內的基本需求嗎?當他們意識到出口降低時,會逐漸大量投資西部建設,以維持經濟成長。建設高速公路、高鐵、機場和通訊網絡,他們會南水調到乾旱的地方,都是龐大的工程,以維持中國經濟成長。

中國統一不可避免

相關標籤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