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 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編輯︰郭曉陽

  媒體報道,12月17日晚,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的太極拳,既是一門「剛柔疾緩、內外一統」傳統拳術,更是一項「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的大眾運動、一種「中正圓活、天人合一」的文化載體。武學上的門派傳承、武術上的搏鬥競技、學術上的研究闡釋只是它「專業」的一面。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在幾乎沒有門檻、場地的限制,在寬鬆的氛圍下,可以隨時隨地練習是它最具魅力之處。

  不論是公園裏眾多打拳健身的身影,還是一些中小學校的太極拳特色課程,不論是一些重大體育賽事上的太極拳元素,還是街頭巷尾人們自發的練拳熱,都佐證太極拳在中國的廣泛群眾根基。太極拳愛好者的大眾性是它與很多「瀕危」的非遺項目最顯著的不同之處。

太極不但是強身健體的運動,更是文化交流的活動,不少外國友人都通過學習太極,當作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入門台階。(圖片來源:Getty)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隨着申遺成功,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然而,申遺成功不是太極拳愈來愈「高大上」、愈來愈「窄化」的標誌,而是它以「雅俗共賞」姿態,以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方式贏得更多人喜愛的一個契機。

  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對太極拳文化保持敬畏。太極拳愛好者中,中老年人佔據較大比重,但這並不意味此項運動屬於「中老年運動」。相反,它「內外兼修、舒緩有度」的特性適合不同年齡群體,頗具中國魅力。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與人發生着密切交集。任何借太極拳嘩眾取寵、混淆視聽的行為本質上都是對非遺的踐踏,對此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堅決反對。

  截至目前,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是好事。看待好事、喜事,中國文化素有一種「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的辯證態度。「喜」是欣慰、「懼」是敬畏,面對申遺後的太極拳,我們更要保持一種對文化遺產的敬畏之心、憂患之感,堅決避免文化遺產被一些人「玩壞」。

  申遺成功不是「無以復加的榮譽」,而是在保護中傳承推廣的新起點。以大眾的、運動的、文化的審美「祛魅」,以可親可近的面貌爭取更多人的了解、認同、熱愛,太極拳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之美,必將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傳播,惠及全人類。

(原文轉載自21/12/2020新華網)

少些一刀切 多些管理智慧

英雄可以無畏 關懷必須到位

反壟斷法 互聯網企業沒有例外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去珍惜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