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28
我们阅读一些不论是中、西方的寓言故事,内里总有一些睿智满满的长者,但他们表面看来却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愚钝,我们可以以“大智若愚”来形容他/她,究竟此语从何而来?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他当时任太子的老师,苏轼因而称他作欧阳少师。
苏轼是欧阳修的后辈,他刚入京时,便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钦服。欧阳修辞官后,苏轼写给他的信《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用上“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来称颂欧阳修的勇气与智慧。此话的意思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
苏轼这话其实衍生自《老子》“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后来也引伸出“大智若愚”这成语。
大智若愚的人能安心立明,锋芒毕露的人反而容易招惹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