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10
经过了几十年的沉寂,文学家的沈从文,重现光芒,再为世人所认识。吊诡的是,自解放后直到1980年整整的30年间,沈先生虽然退隐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他的声名仍然以文学而让世人怀念。20多年前,我先是从文物历史学家认识了沈从文,再从文学家去认识沈从文,然后是全面的认识沈从文的。沈先生下半生在文物历史研究中,创获饶多,成绩卓越。
陈万雄赞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学术研究传世之作
他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该方面学术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传世之作。他的文物历史研究的成果,一如他的文学创作,透现了他独特的生命哲学和思想。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物历史的研究,沈先生都有未完成的大作。以文化成果的存殁去衡量,不无遗憾。但是,他留下的文学创作和文物历史研究,已充分贯穿着他对于人的生命、人类的人文化成的终极关怀和了悟,只要我们对之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相信沈先生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这就是他生前自题墓碑“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遗愿。
延伸阅读:陈万雄初访沈从文印象:纯真诚挚拥赤子之心
陈万雄忆沈从人生重大抉择 弃文学转投历史文物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初起,沈从文先生离弃文学创作,一头栽进历史文物的研究中。对沈从文先生这种人生的重大抉择,最普遍、最合理也最被认同的理由,是时移世易,是出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扞格的无奈。
这无疑是事实。但是,对沈先生的转变,只停留在这种程度的认识,是不足够的,不圆满的,也有碍对沈先生人生思想的整体认识。
延伸阅读:陈万雄忆沈从文鼓吹“古为今用” 大众加深认识中华文化艺术
沈先生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改换,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曾留下了若干夫子自道的文字。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自我检讨中,他说:
要我重新写作,明白是对我一种极大的鼓励。但是我自己丧了气。头脑经常还在混乱痛苦之中,恐怕出差错。也对“做作家”少妄想,且极端缺少新社会新生活经验。曾试着写了个《炊事员》,也无法完成。所以,还是希望回到博物馆服务。(《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五之一)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陈万雄《读人与读世》,标题及分段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