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30
我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新殖民主义的终结与新时代的曙光”。为什么又要讨论殖民主义问题了?因为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间带点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各种各样的解说。我的解说非常简单:这个变局意味着持续长达500年的殖民历史即将终结。
卢麒元把500年殖民史划分3个阶段
今天我是想第一,想把500年的殖民史做一个分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典殖民。古典殖民是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国家用热兵器,对尚未进入工业化的农业文明国家或种族或部落进行种族灭绝,其实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构建。
现代殖民是已经进入到机械化了,已经开始有火车、汽车,可以有坦克,可以有机械了,可以大规模地进行运输,这个时候进行的是现代殖民。这个时候现代殖民的特征已不局限于农业文明的部落。
现代殖民有的时候也会触及到正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而相对落后的国家、种族或地区或部落,它还是具有明确的生产力的特征,而且由于生产力特征构成生产关系。举例,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国家,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包括甲午战争,其实中国已经拥有一定水平的工业能力,至少我们拥有军舰了,但依然失败,仍然是被半殖民的状况。
现代殖民的经典是中国香港、是中国台湾。现代殖民在香港的表达是非常充分的,它确实是总督统摄,它留下了很多的特征,制度上的特征、文化上的特征,这个特征我们要用点心思来仔细地看。
那么对新殖民的理解,在新殖民的问题上有很多很痛的东西。因为进入新殖民是资本殖民,资本殖民不再单纯仅仅是对农业文明或者是未发达国家、或者是未工业化国家、种族、民族、地区、部落的殖民,新殖民包括老帝国对老帝国的殖民,例如“盎撒”带领德意法、法兰西对斯拉夫民族、特别是一些老牌的帝国(包括俄国),其实它们是老牌的帝国进行新的殖民。
延伸阅读:卢麒元从殖民主义看现代国际关系

卢麒元:俄乌战争是反资本殖民的阶级斗争
我个人将俄乌战争定义为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原因就在这里。好多人跟我争论,他们用现代国际关系法或者是国际法来定义战争的正义性。
我跟他们讲,在讨论重大现实问题的时候,有两样东西不能少:一个是哲学的高度,一个是历史的纵深,这两样东西不能少。哲学讲究的是辩证,如果你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我刚才(编按:详见前文)说过了,全人类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难道今天发生的历史可以不是吗?俄国人向侵犯斯拉夫民族整体利益的人和帝国发起了挑战,这个挑战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再讨论,但它本质是斯拉夫民族的解放战争,它依旧是反抗资本殖民的阶级斗争。
这个事情说完很多人可能已经很不同意。这都没关系。我们讨论安倍遇刺了,安倍是不是个军国主义者?他是。安倍反不反华?他也反华。那么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怎么来看安倍呢?怎么来理解安倍经济学?怎么来理解安倍的8年执政?他在做什么?
安倍想恢复他的主权,因为日本没有了政治主权。没有了政治主权会有经济主权吗?没有全部的经济主权。在这里我发挥一下,允许我延伸一下。
延伸阅读:范勇鹏:西方“叙事战争”赢不了世界
卢麒元:美国立于阶级顶层 中国崛起使其不安
说到阶级,我就不太愿意用马克思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来做阶级分析。我想阶级可能要复杂一点,所以我分了5层:第1层叫农奴、奴隶;第2层叫佃农;第3层叫自耕农;第4层叫富农;第5层叫地主。
今日世界之“地主”只有一个──美国。今日之“富农”好多: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是“富农”,但它们不是“地主”。
有一个国家从“奴隶”变成了“佃农”,后来又从“佃农”变成了“自耕农”,最近这个奴隶正在从“自耕农”变成“富农”,而且她富得很快,不但是有了钱,还有了枪炮,所以“地主”很不安。我说的是中国。
谁是“自耕农”?俄罗斯、印度。谁是“佃农”?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它们是“佃农”。
延伸阅读:杨荣文:世界迈向多极化 美阻中国崛起令人疲惫 财政难持续
卢麒元看安倍经济学 日本要反抗了?

你以为租“地主”家的地,在“地主”的规矩里面生活得爽吗?安倍的父亲安倍晋太郎,他是当时中曾根康弘政府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什么意思呢?他参与了1985年的广场协议,他是亲眼看到日本第二次战败,我们管它叫“平成战败”,也就是说在1945年被武力打倒打败之后,1985年日本在经济上再一次被洗劫,30年至今没有翻身。
安倍1954年出生,1985年31岁正在迈入政坛,他是亲历者。安倍的一家人都以昭和男儿自诩,那么反抗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只不过2006年,初当首相的安倍不懂政治,所以他当上首相马上到中国出访,然后被废。经过几年的思考之后,2012年东山再起,所以他开始横跳,但看到安倍经济学,我笑了。整体上是不准备再让日本做奶牛,因为美元一膨胀就进日本,一收缩就从日本拿钱,一次一次的倒腾,把日本的那点骨血吸干,日本人开始了反抗。
如果对新殖民主义你不能理解,那么有可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在哲学上面,我们没有足够的高度跨越一般性的概念的迷雾,另外一个可能是缺乏历史的纵深感。我第一个部分分段就先讲这么多。(三之三)
(转载自国仁全球大学堂@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卢麒元:500年殖民史本质就是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