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雄看土默川平原 中國古代驅逐外族的重要戰場

編輯︰黃皓頤

  讀歷史,二千年來為我們熟悉的一些重要戰役,原來不少就是在這裏(大青山和土默川平原)發生;我們膜拜不已的歷史上赫赫名將,也有不少曾在這裏建勛立業。

 陳萬雄憶土默川平原 秦漢兩朝與匈奴對峙百年的前沿陣地

幾千年前,內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一帶,曾是中國驅逐外族的戰場,今天呼和浩特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藉着植樹造林,植被修復建設,大青山成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將屢受其侵凌的林胡和樓煩,從今天的山西西北部地區,驅逐到大青山以南,再在陰山下的土默川,經過連場大戰,終將林胡和樓煩趕出陰山以外。

  從此,陰山以南歸屬趙國,並建立了原陽、安陽、九原(包頭西巴彥淖爾)和雲中(呼和浩特地區)等軍事要塞。又築起最早出現的長城之一的「趙長城」。 趙長城東起於代(河北宣化),中經山西北部,西達陰山山脈最西處的高闕狼山口,長達千里。

  這裏,又是秦、漢兩代王朝,與北方蒙古高原最早出現的草原大帝國——匈奴,展開長達幾百年的對峙、頻繁戰爭的前沿陣地。

  秦朝名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到河套,直抵陰山,驅逐匈奴。設立九原郡,連接起燕趙舊長城,建築了西起今甘肅的臨洮,過陰山,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秦的長城是在河套以北,越過了土默川和陰山山脈的。

  西漢時期尤其是漢武帝統治的50年,以衛青為主帥,率領一代名將包括了「飛將軍」李廣、青年將軍霍去病,以及公孫敖、公孫賀、趙信等,屢向匈奴作反擊戰。對匈奴反擊戰中,大規模的出擊共計有七次,其中經雲中、定襄、雁門出擊的就有四次。這是南北軍事對抗以土默川平原為中心的中路。由中路出擊的,打擊目標都是匈奴的主力,為容易理解,花點筆墨,去描說南北長期對峙的地理形勢,讓我們有個印象。

  延伸閱讀:陳萬雄看內蒙古土默川平原 農牧文明攻戰主舞台

陳萬雄憶土默川平原 花木蘭代父從軍抗北方柔然

魏晉南北朝的後魏時期有孝女花木蘭代父從軍,當時軍隊的戰場就是河套的黃河邊,再北上行軍到黑山頭(現今殺虎山),距今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南約百里的阿拉漢巴山黑河附近。圖為電影《花木蘭》劇照,由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史前情況說不清楚,但自戰國以後的二千多年,北邊遊牧民族南下侵擾,或南方中原王朝北上反擊,軍事對峙,主要分左中右三區。左區主要在朔州、居延一帶,中區就以山西代郡、雁門、定襄、雲中、五原等地區,即河套、土默川和大青山一帶,右區大概是在遼東與遼西附近一帶。

  強大一統的秦、漢時的匈奴,隋、唐時的突厥,軍事封地布局,亦以分左中右去劃分。大體與以中原王朝的左中右區軍事部署相對稱。而中原王朝中心是在河洛,遊牧王庭時在土默川,時在蒙古高原大漠以北的燕然山稱「龍城」的地方。

  我們自少嫺熟的《木蘭辭》,到來這裏,感受就深切得多了。《木蘭辭》的歷史背景,事在南北朝的後魏,出兵討伐從北方入侵的柔然(又稱蠕蠕)。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這個傳奇的故事,歷代文學界,難免有一些爭論,但卻不會減低《木蘭辭》存在的文學價值和時代意義。辭中說到: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這是描寫花木蘭代父從軍後,轉戰沙場的地方就是河套的黃河邊,再北上行軍到黑山頭。黑山頭即現今的殺虎山,距今日呼和浩特市東南約百里的地方,在阿拉漢巴山黑河附近。

  往後,在土默川和陰山下,隋朝名將李充、唐朝名將李靖和李勣,都曾與歐亞草原盛極一時的大草原帝國突厥,發生過大規模的會戰,並出擊塞北大漠。

  延伸閱讀:陳萬雄踏足草原尋歷史足迹 圓少年夢想

  此後的宋、遼、金、西夏、元和明,都在這地區留下數說不清的戰爭史迹。數風流人物,俱往矣。此地更留下讓後人歌誦、憑弔不已的「青塚」昭君墓和三娘子的「美岱召」。(二之二)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成吉思汗原鄉紀遊──另一種文明的體驗》,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

陳萬雄看中國修築長城 反映自保非侵略的國防觀念

陳萬雄看長城內外:二千年萬里長的歷史舞台

陳萬雄看內蒙古土默川平原 農牧文明攻戰主舞台

陳萬雄憶絲路之旅 難忘青海湖原野風光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